南京高校老校区植物景观质量调查与优化开题报告

 2021-08-08 20:42:01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校园不同于居住区以及城市公园,它是多种功能叠加的复合体,不能只考虑居住功能、休憩功能或者单纯的教学功能,因为高校肩负着培养人才的重担,因此,校园景观也有别于其他类型的景观,除了为广大师生的学习生活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外,还应该重视校园文化的挖掘、重视交流空间的创造以及自身个性的塑造。

目前,我国大学好多老校区,原有植物群落状况各具特色但有些植物群落结构杂乱,绿化水平普遍不高,不能充分利用植物在绿地系统的作用和功能,为了更好地发挥植物的景观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科学合理地对其进行质量提升改造是必要的。

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国外研究概况:

以景观生态学、植物学、视觉美学、大众行为心理学等基础知识为基本的指导理论,对综合性大学植物景观的特点、功能、类型和审美进行分析研究,以层次分析法为评价方法,建立高校老校区校园植物景观美学评价模型,并运用此模型对南京高校老校区的植物景观进行评价研究与调控,并对改善和优化高校校园植物景观提供借鉴。

国外高校校园主张开放性,校园环境建设注重师生关系的亲和与学生的全面发展,宣扬自然生态的设计理念,强调校园建筑与大自然的融合。植物景观设计充分考虑自然美和环境效益,运用园林植物学与生态学原理,进行科学合理的植物配置,旨在创造层次丰富、色彩多样、自然生态的花园式校园环境。有些高校结合教学还建设了相当规模的植物园周小青,。如牛津大学的植物园,园中搜集了世界各地多个品种的植物,配置出了和谐丰富、激动人心的植物景观,很好地发挥了植物的生态效应和美学效益。丰富的校园植物不但支持校内的科研、教学,也进行其它地方的植物保护项目。当今世界著名的校园规划之父理查德道伯指出,校园规划设计的可持续性将日益依赖于自然环境与人工环境的整合。由他撰写的《校园景观》、《校园规划》、《校园设计》,是校园景观规划领域最全面和最有影响的教科书。

国内研究概况:

由于时代的特点和需求,高等教育规模不断扩张,我国不少高校迅速建设了一些新校区,在建设当中,高校新校区植物造景这个领域也受到一定的重视。对植物景观的相关研究主要涉及到植物的观赏特性、设计原则、栽植方式以及生态效应等方面。长期以来,国内学者对植物造景的研究仅仅停留在定性阶段,而随着相关学科与边缘学科的引入,植物造景的定量研究逐渐受到重视,除了传统研究领域的尝试外,在空间构成功能、植物景观评价、生态效应等方面得到了较大的拓展,为进一步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础。对植物群落方面的研究主要有杨学军等《上海市园林植物群落的物种丰富度调查》,在城市森林的空间结构评价指标体系中引入了将多样性指数、丰富度指数等植物群落方法金莹杉等研究了沈阳市城区行道树的结构和功能,结果表明乔木和灌木所发挥出的生态效益要远大于比草坪,因此,城市绿地植被应以乔木和灌木为主,同时应结合特殊地段特殊考虑。祝宁等《哈尔滨市绿地系统生态功能分析》,对哈尔滨市绿地生态效益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乔木结构绿地的遮荫效果最好,乔灌结构绿地在增湿、降温、固碳释氧方面表现最佳,在相同种植结构的条件下,片状绿地比带状绿地的发挥更大的生态效益,而复层结构的生态效益大于单层结构。国内也有很多学者对城市绿化树种的组成结构进行了量化研究,提出了一些量化研究方法及指标韩轶等,包志毅、罗慧君,王永。而国内目前对高校校园绿地植物群落结构特征方面研究的实例很少。仅王强、易夏等分别对南京林业大学校园植物群落结构特征和浙江林业大学校园植物群落类型等方面做了系统的调查研究。此外,还有宋泽芳和周逸湖编著的《当代校园规划与建筑设计》,针对当代高校规划提出以人为本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阐述了如何创造生态化校园,这为我们在今后的校园绿化规划方面提供了许多借鉴。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3. 研究的基本内容与计划

对南京高校老校区校园内不同功能区植物景观的植物种类、季相变化、植物群落以及植物应用频度进行调查和统计,并进行改造。前期工作:根据研究方向,阅读相关的文献获取有用信息。进一步工作:实地调查,观察记录某些高校校园植物的生长,整理成图表。最后进行分析评价。

4. 研究创新点

以景观生态学、植物学、视觉美学、大众行为心理学等基础知识为基本的指导理论,对综合性大学植物景观的特点、功能、类型和审美进行分析研究,以层次分析法为评价方法,建立高校老校区校园植物景观美学评价模型,并运用此模型对南京高校老校区的植物景观进行评价研究与调控,并对改善和优化高校校园植物景观提供借鉴。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