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目的:围绕南京城东汤山街道湖山村进行调研,思考新时代乡村景观建筑建设,乡土建筑保持怀旧情感的转型,以及该村特有的艺术人文气息的保留与发扬。
结合该村的现状问题和未来的愿景,针对新时代乡村文明建设和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迫切需求,主要从乡土建筑再生设计与改造等方面着手研究和设计。
意义:探讨乡土文化传统再生与现代材料,景观,生活状态的结合,创造新时代乡村空间景观建筑的可能性。
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国内:微胡同/标准营造微胡同试图为胡同保护与更新提供一种新方式。
基于现状的批判性思考,对胡同文化最大的危胁不是恣意延展的商业开发,而是生长于此,满载着历史记忆的大批原居民的离去。
设计将庭院回归到流线组织的重心,通过将活动空间引入到建筑内部庭院,来创造与城市文脉的直接联系。
3. 研究的基本内容与计划
1.调查南京市汤山街道湖山村区位环境,乡村景观,现有建筑,文化艺术设施,主要形式为现场调研。
2.整理查找类似场地和景观的优秀方案以及中外不同地区的设计手法,重点分析对比相关资料,总结学习各项分析方法。
3.找出湖山村景观与建筑的集中存在问题,与相关案例进行比较,核实相关资料准确度,初步形成构思。
4. 研究创新点
基于批判的地域主义的原则,寻找建筑的归属感,用陌生化的途径,对乡土因素进行再诠释的尝试,运用本地材料,在建构的真实下体验材料的并置,石材的拼贴,色彩的运用,回应场地,环境,使建筑属社区,属于场地。
但并非舞台布景式的符号复制,而是强调人对场地,建筑的的体验与感知,为新时代下的乡村带来更符合现代生活且有着文化气息的蓬勃活力。
湖山村自身的文化氛围以及对艺术,民俗,旅游发展的追求,正符合了新地域主义乡土建筑营造的理念。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