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本次规划设计以南京市鼓楼区清河路清河新寓东区(一村)作为设计基地,通过对此基地的调查研究及相关资料的查阅,发现其问题、分析其问题、解决其问题。
在城市更新的大环境下,坚持以人为本,使得设计改造后的环境与使用者的组织结构、运营规则、行为方式和心理认同等相一致,同时也与周边环境更为契合,以达到满足人们美好生活需要的目的。
该改造研究对于提高居民的居住水平、提升城市环境整体形象、指导旧居住区景观改造实践、促进城市旧居住区的可持续发展及恢复城市中心活力具有重要意义。
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1.国内研究概况: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城市化进程迅速,成果累累。随之而来,城市更新中的问题逐渐浮现了出来,如何保留城市历史文化环境、消除社会隔离、缓解社会矛盾等等,都是在城市更新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而社会环境与社会矛盾之间的密切联系使得情况变得更为复杂。针对这些问题,1988年,吴良镛先生主持改造设计了菊儿胡同,在国际上对这种改造并没有什么成功的例子的情况下,吴良镛先生不断自我创新,提出了有机更新思想及建造类四合院住房体系,经过整治后的菊儿胡同犹如涅槃重生,焕发出了勃勃生机。而其中,更值得我们思考的是吴良镛先生在结合西方理论成果的基础上针对中国国情提出城市也需要新陈代谢,是一种有机的更新,而不是生硬的替换。老先生为此专门写了《北京旧城与菊儿胡同》一书,详尽阐述了有机更新理论,更是用实践论证了这一理论的价值。除此之外,随着城市发展,越来越多有关城市更新中的居住区改造设计著作出现,如白德懋的《居住区规划与环境设计》,《居
住区环境设计》等。其中,由南京林业大学夏帅琦学士、张青萍教授发表的《缝合行为:一种城市更新设计法以南京玄武湖东岸锁金街区改造更新概念方案为例》一文,提出了缝合景观概念体系,以概念方案的实践为例,以一个新的设计角度和方法,通过寻找时空裂缝
(既场地现状人群行为活动捕捉),再进行时空缝合(构建景观行为系统)、景观缝合(场地营造)等步骤进行城市更新中的景观改造设计,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3. 研究的基本内容与计划
研究内容:
1、研究了解居住区环境景观的相关概念、发展历史及发展趋势;
2、立足于所处城市上位规划及周边情况,对清河新寓重新定位,提出改造目标;
4. 研究创新点
1.从居民需求出发:查阅相关资料及实地调查,记录相关数据得出不同年龄层居民行为特点,结合美国心理学家需求层次理论,分别考虑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被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五个不同层次进行改造设计;
2.从植物景观设计出发:由于场地空间的限制,设计场地无法接受过多构筑物及大型设施,故从植物的角度出发,利用植物分隔空间同时提供景观价值。
3.结合缝合景观理论:将清河新寓置于南京这个城市大环境之下,利用景观这种融合了多学科的人类生态系统的表现物,颠覆以往城市更新一味地满足功能性的观念,满足人类美好生活的需要,同时达到城市内部新旧景观之间的融合。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