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本次研究主要内容为整理雨花台历史的相关资料,从雨花台的地理环境、营造历史、空间布局、建筑形制方面对其进行分析提炼雨花台历史的演变特征。研究目的为分析雨花台园林的形成脉络与空间上的组成特点,丰富了南京园林历史的研究。雨花台已有三千余年的历史,明清两代,景区内的雨花说法和木末风高分别被列为金陵十八景之一。雨花台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纪念圣地,是革命烈士殉难处,在这里遇难的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达10万之多。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决定兴建雨花烈士陵园来缅怀市区的烈士。此次研究目的的主要从雨花台的历史形成和改动变迁入手,分析其园林结构的形成、植物配置的特点,结合时代特征、社会因素、人文情怀和美学创造来探究雨花台内的园林发展过程,构造艺术特点、形式内涵等,以此填补南京园林史上的内容空缺。
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1)国内:南京雨花台的历史悠久,在中国近代史上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是一面折射中国不同时代特色的镜子。千百年来历史和现实的因素塑造了雨花台不同的历史记忆,雨花台丰富的历史记忆来源于佛教文化、传统文化和山水文化,近代史上既是民族革命的战场,又是阶级革命中镇压革命的刑场,是错综复杂的多面体。改革开放后,陵园逐渐由单纯的烈士陵园转型为革命纪念型旅游地,南京大屠杀的历史记忆也得到了唤醒和延续。名胜古迹区观赏的景点10个以上,记录了许许多多的文化遗产和名人轶事;烈士陵园是景区的核心,纪念碑与纪念馆之间是清澈入境的倒影池,映照着碑、馆、绿树与蓝天白云;雨花石文化区位于雨花台东侧,以雨花石博物馆为中心,馆外回廊与水体相连,将观赏、购物和休闲合为一体;雨花茶文化区位于景区西南面,让游客来到这里观茶、品茶、采茶、制茶和了解茶文化;游乐活动区位于景区西侧,近年来随着景区的不断开发和建设,生态密林区已被逐渐开发和利用。中国不缺乏对园林历史研究的人物,就好比周伟权先生在《中国古典园林史》中的所写的研究。中国古典园林作为古典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在它漫长的发展历程中不仅影响着亚洲,甚至远传欧洲。常言道,中国古典园林充满诗情画意,这就说明它与诗文、绘画艺术极为密切的关系。三者在中国历史上相互影响相互进步,彼此渗透。因此,要全面了解中国文化的发展,也不能忽略园林。杨鸿勋在《江南园林论》中写到江南园林是描写自然的时空艺术,自
然景象的构成,既是空间艺术又是时间艺术,the classical garden of chinaan arl of time and space that portrays nature.
意境是园林作品的最高品评标准。雨花台风景区是集纪念、教育、旅游、休闲、生态为一体的多功能风景名胜区,植物景观是雨花台风景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植物景观的潜在价值是值得研究的问题。20世纪50年代,我国创建园林专业之初,对于园林植物景观的认识尚浅,绿化成了园林景观、植物景观的通称(陈俊愉,1958),在园林专业的教学教育中片面地强调植物的生物学特性,而忽视了对植物景观的艺术性、功能性的全面认识。自20世纪60年代起,种植设计作为一个新的概念被提出,孙筱翔在《园林艺术与园林设计》中全面系统地论述了种植设计的基本理论问题。汪菊渊也在《中国古代园林史纲要》对种植设计进行了较为详细的阐述。中国古典园林将天人合一的意境作为园林审美的最高境界,文人墨客更是喜欢将园林植物美的要素及其特有的生态学特性拟人化,例如把松、梅傲雪耐寒的特性是不畏艰难、坚强不屈的象征。人们将梅、兰、竹、菊赞誉为高洁、淡泊的四君子。此外还有荷花出污泥而不染、牡丹国色天香、桃李芬芳、玉棠富贵等等。(李晓丹.雨花台风景区植物景观研究)相
3. 研究的基本内容与计划
(1)研究内容
整理雨花台的历史相关资料,从雨花台的地理环境、营造历史、空间布局、建筑形制方面入手,对其进行分析雨花台的历史演变特征。获取这些内容的主要途径为历史资料,比如一些书籍文献,相关论文信息。获取资料的方式有从图书馆获取书籍信息和从实地调查获取实际情况信息。
(2)研究计划
4. 研究创新点
南京雨花台风景名胜区主要由文化教育为主。由名胜古迹区、烈士陵园区、雨花石文化区、雨花茶文化区、游乐活动区和生态密林区六大功能区组成。雨花台的景区分为三个时期:前期秉持着先绿化后建设的方阵,主要进行大规模的绿化工作。中期陆续兴建了大规模的纪念建筑群,后期进行大规模的景区景点建设,并修复和兴建了一些景点。雨花石、雨花茶也是雨花台风景区的文化特色代表。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