褐飞虱生长发育与取食行为对磁场变化的响应探究开题报告

 2022-01-27 15:55:02

1. 研究目的与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文献综述)

1.本课题研究的意义

褐飞虱是一种暴发性和致害性极强的远距离迁飞性害虫,常群居稻株基部,吸食汁液,引起植株萎焉枯死,导致减产甚至绝收,严重影响水稻的产量及品质,是当前水稻生产上的首要害虫,也是水稻病毒病草状丛矮病和齿叶矮缩病的传播媒介。目前针对褐飞虱及其传播病毒病的主要防治措施是使用化学杀虫剂,而长期过量使用化学杀虫剂,不但使环境日趋恶化,产生农药残留,严重危害人类健康;而且杀死天敌,破坏生态平衡,并促使害虫产生抗药性。褐飞虱的发育、代谢、繁殖、行为、生命和种群数量变动等都受磁场的影响,本实验通过研究在磁场环境下褐飞虱若虫生长发育及取食行为,为预测在未来磁场变化的条件下褐飞虱的危害理论提供支持,为我们更好地研究褐飞虱对农药的抗性机理以及传毒机制等提供简单有力的方法。

2.国内外研究概况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2. 研究的基本内容和问题

1.研究目标:通过研究磁场变化对褐飞虱取食行为及生长发育的影响,明确褐飞虱对磁场减弱环境的影响机制完善磁场影响下褐飞虱的取食行为学和发育生物学研究。

2.研究的内容:本实验是在零磁场环境下,测定褐飞虱若虫的生长历期、初羽化成虫的体重以及大龄若虫取食行为epg等指标。

3.拟解决的关键问题:研究在零磁场环境下褐飞虱若虫生长发育及取食行为,为预测在未来磁场变化的条件下褐飞虱的危害理论提供理论支持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3. 研究的方法与方案

1.研究方法:将昆虫与植物分别连入生物电流放大器中,形成回路。

2.技术路线:将昆虫与植物分别连入生物电流放大器的昆虫电极和植物电极,昆虫电极是一段长约2-3cm,直径约10-20μm的金(银或铂)丝,末端用水溶性导电银胶粘在昆虫的前胸背板上,植物电极插在植物生长的土壤中,当昆虫口针刺入植物组织时,回路接通,回路电流经放大器放大后输出一系列电流波谱。由电阻变化引起的电势波动称为电阻(r)成分,由生物电生理变化引起的电势波动称为电动势(emf)成分。调节放大器的输入电压可区分这两种成分:极性及幅度随输入电压而变化的是r成分,否则是emf成分。基于交流电路设计的系统称为ac-epg,其r成分和emf成分的变换都可引起输出电压的变化。基于直流电路设计的称为dc-epg,dc-epg的r成分固定,输出电压的变化仅为emf成分,目前应用较多。该技术使昆虫口针在寄主组织中的准确定位成为可能。

3.实验方案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研究创新点

刺吸电位技术(EPG)作为记录植食性刺吸式口器昆虫在寄主上进行口针的刺探和取食、分泌等行为的电生理技术,具有定位准确、直观等特点。并且在此试验中计算机与EPG联机,将EPG的电信号转化为数字型数值存入硬盘,通过计算机进行分析,提高EPG效率。

该实验是将昆虫与植物分别连入生物电流放大器作为昆虫电极和植物电极。昆虫电极是金(银或铂)丝,末端用水溶性导电银胶粘在昆虫的前胸背板上;植物电极插在植物生长的土壤中,当昆虫口针刺入植物组织时,回路接通,在此过程中昆虫相当于一个可变电阻,其口针与植物接触状态不同(穿刺同一植物的不同组织或穿刺相同组织的不同深度),都会引起稻飞虱导电性的变化,这些变化经过电子转换由放大器放大后以电流波谱的形式输出。

5. 研究计划与进展

1.研究计划

2014.12-2015.01首先进行若虫历期的测定

2015.02-2015.03整理若虫历期的数据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