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文献综述)
工业化、城镇化发展导致以矿产资源为主的区域能源需求急速增加,近十年,以江苏南部、湖南北部、广州中部等地区的铅锌锰(银)为代表的镉伴生矿重金属污染尤为严重。作为各类矿产资源的常见伴生元素,随着挖掘、开采、运输、精炼等过程,重金属通过多种渠道(粉尘沉降、水体流动等)进入各类环境载体(土壤、湖泊、农田等)并最终进入食物链、造成难以挽回的严重危害(植物生理致病、人畜生理致癌等)。
重金属污染区别于其他土壤污染类型(有机污染等),无法通过降解、挥发来降低已经造成的环境风险,具有高度隐蔽性与更大的生理毒性。据报道,中国约超过50%的农田土壤遭受各种类型的重金属污染危害,在部分地区,区域重金属元素严重超标导致受体(人类、牲畜、植物)展现出各类生理病害,如骨痛病、血癌、白血病等等。
土壤是自然要素之一,能够为人类提供食物等生产资料,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土壤一旦被重金属污染,就难以彻底消除,重金属在土壤中的积累不仅直接影响土壤理化性质,降低土壤生物活性、阻碍养分有效供给,而且通过食物链直接或间接地威胁人类健康。
2. 研究的基本内容和问题
本研究以南京栖霞山地区铅锌银矿周边农田、道路、山体三种土地利用类型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土壤中重金属污染程度及分布规律的研究以及对植物体内重金属含量的测定和分析,利用内梅罗综合指数分析体系,进行生态风险评价。具体内容如下:
(1) 测定农田、道路、山体三种类型土壤的重金属pb、zn、cd、cu含量,研究重金属污染程度及其分布规律;
(2) 通过对当地植物地上部、地下部中重金属pb、zn、cd、cu含量分析,筛选出具有一定富集能力的优势种;
3. 研究的方法与方案
研究方法:
1. 收集研究区资料,确定采样方案
2. 采样
4. 研究创新点
该研究在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又有其创新之处。首先,在水平方向上,本研究综合考虑农田、道路、山体三种土地利用类型,按照等距遗传和随机布点的原则,在这三个水平上进行取样、测定和分析。另外,本研究对栖霞山铅锌银矿矿区土壤重金属污染调查由地下部分和地上部分两个方面组成,分别是耕层(0~20cm)和对应植被层。本研究希望尽可能全面地将栖霞地区铅锌银矿周边土壤重金属污染情况调查明了,从不同的土地利用类型和土壤、植物两部分入手,研究出土壤重金属污染情况以及优势植物不同组织中重金属富集能力较强的物种,为该地区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提供理论依据。
5. 研究计划与进展
2014.09 收集资料,确定实验方案;
2014.09~2014.10 取样;
2014.11 样品前期处理,得到过筛后的土壤样品和植物样品;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