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文献综述)
本课题研究的意义:外来种(exotic species 或 alien species)是指那些借助人为作用而越过不可逾越的空间障碍,在新栖息地生长繁殖并建立稳定种群的物种。
外来种中有一些种类在新栖息地发生爆发性的生长, 往往失去控制, 这些外来种被称为入侵种 (invasive species),(生物入侵机制研究进展,2001)。
随着人类活动对自然界影响的日益加剧,生物入侵已成为全球关注的问题。
2. 研究的基本内容和问题
研究目标: 北美车前的叶形态在其入侵过程中是否发生了改变。
研究内容:参考由宫伟娜等人所撰写的《表型可塑性与外来入侵植物的适应性》的文章及其中大部分涉及的文献的研究成果及汇总总结,可以发现表型的可塑性对于入侵植物的适应性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外形可塑性又包括行为上的、生理上的、形态上的、生长上的以及生活史上的5个主要的方面。
3. 研究的方法与方案
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实验方案: 首先分别从原产地美国的6个地区( 见表1 )以及入侵地中国6个地区( 见表1 )采回的植物种子。
此部分的实验材料已经由郭老师给予提供支持。
然后,分别从中国6个入侵地区采回的土壤,并在南京订购土培所需的沙土。
4. 研究创新点
特色或创新之处: 1)研究邻域的创新之处已经有很多前人的研究并证实入侵植物的表型的差异是其入侵成功因子之一,外来入侵植物具有强于本地种和非入侵种的适应能力,在资源利用、生态宽度方面占有优势,在竞争中获胜,并在扩散过程中通过遗传同化作用进行适应性表型的选择进化,可以较快地发生进化作用,从而长期适应入侵地的环境。
外来入侵植物的表型可塑性是其成功入侵的机制之一,已得到肯定。
如 maron等通过园区试验比较了入侵北美的贯叶连翘(hypericum per foratum l .)与原产地欧洲种群的个体大小、繁殖力和叶片面积 , 同时用 aflp 标记技术测定了这些种群的遗传相关性 , 结果发现入侵地和原产地种群存在明显的遗传差异, 但两者在个体大小、繁殖力和叶片面积特征上不存在明显差异, 从而认为适应性进化可能是该入侵物种成功入侵的机制之一。
5. 研究计划与进展
已经得到了测定的数据。
接下来需要对叶片的形态特征:叶长、叶宽及叶面积的数据进行分析比较。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