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总字数:3466字
1. 研究目的与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文献综述)
蚯蚓粪是一类环境友好型养分高效的有机肥料,呈黑褐色颗粒状的细碎类物质,含有大量的有益元素且养分具有较高的持久性,能够满足植物生长所需的营养成分。所含有机质易溶于土壤,促进土壤团聚体的形成,增加土壤通透性,改善土壤理化性质。蚯蚓作为陆地生态系统中生物量最大的无脊椎动物,能够通过掘穴、摄食、消化和排泄等活动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微生物活性和土壤通透性,并参与土壤能量传递和物质循环,对土壤生态系统的稳定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蚯蚓能将自然界中发酵后的有机废弃物在其消化系统内分解转化,经排泄后形成蚯蚓粪。而蚯蚓肠道是消化系统中的重要组成器官,占蚯蚓总长度的90%。
抗生素(antibiotics)是由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放线菌)产生的一类具有显著抑制或杀灭其他类型微生物生长或生存的代谢产物。然而,近年来随着我国规模化畜禽养殖业的迅猛发展,为了预防疾病和提高产量,大量兽用抗生素常常被广泛应用于畜禽养殖业的全过程。因而,导致作为蚓粪生产过程中前端发酵基质的有机物料畜禽粪便,残留了大量未被畜禽完全代谢吸收的抗生素母体化合物或中间代谢产物,同时在长期的自然选择压力下,残留在畜禽粪便中的抗生素又会逐渐诱导和筛选出大量抗生素抗性基因。由于人们的不规范使用和滥用,抗生素作为新型环境污染物所造成的环境问题以及对人类健康的影响已不容忽视。尤其是抗生素引发的耐药菌、抗性基因在环境中的污染问题,对我们的健康构成很大威胁。
2. 研究的基本内容和问题
研究目标:
将长三角典型蚓粪资源中的蚯蚓采用威廉腔环蚓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在不用不同浓度四环素对蚯蚓的毒害作用的胁迫下,对其肠道内容物的抗生素抗性基因进行测定。探究蚯蚓肠道抗生素抗性基因的变化情况,同时为管控土壤中抗生素抗性基因的传播扩散风险技术提供新的科学认知。
内容:
3. 研究的方法与方案
研究方法:
一、采集适宜蚯蚓生长的土壤及蚯蚓样品;
4. 研究创新点
目前国内外对于抗性基因的分析多聚焦于畜禽有机肥,污水处理厂等抗生素富集环境,很少有研究动物活动对于抗生素抗性细菌传播到影。
蚓粪资源作为一种高效粪肥资源,在农业生产中被广泛使用。
而蚓粪的生产使得抗性细菌可能随着蚯蚓的生理活动传播到人类生活中,给人类的生产生活埋下极大的隐患。
5. 研究计划与进展
研究计划:
2018.11.05——2018.11.07 准备实验材料,学习蚯蚓解剖技术
2018.11.08——2018.12.26 进行预实验,确定正式实验的四环素浓度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