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某农业合作社农田排水特征分析开题报告

 2021-08-08 22:38:49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太湖流域是我国经济发达的地区之一,土地资源宝贵,单位面积产值高,农药化肥投入量大,而周围的河流水系密集,施用过量的农药化肥导致了农田周围的水体的富营养化,农业生产成为该地区非点源污染的主要污染源之一。为此,如何利用农田周边的沟渠塘对农田排水进行有效地净化拦截,从而减少对周边河流水体以及太湖的污染风险,是亟需解决的问题。故本课题在充分考虑与分析农田排水中氮磷为主、排水时间不固定、排水量变化较大等农田排水特征,利用太湖流域农田周边沟塘湿地的自然特征,可为控制农田非点源污染研究供技术支持。

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国外的农业面源污染研究起步于20世纪60年代,由美、英、日等一些发达国家率先开展。到7O年代以后.农业非点源污染的研究在世界各地受到广泛重视,在80年代得以蓬勃发展,90年代新的污染物研究成为热点。国外农业面源污染的研究可以分为以下3个阶段:20世纪70年代,主要是对非点源污染的特征、影响控制因素、单场暴雨强度和长期平均污染负荷输出方面的研究:2O世纪8O年代,非点源污染研究地域的范围逐步拓广、类型多样增加.因素分析和污染物迁移的机理研究更加深入。与此同时。非点源污染的模型开始向实用方向发展;20世纪90年代至今,污染物质的迁移、转化因子产生的影响及其机理研究成为新的研究增长点。

我国的面源污染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研究农业面源污染营养元素流失的特征形式.研究得出在暴雨径流过程中.营养元素的流失主要以地表径流为主,同时也以溶解形式为主。梁涛等的研究表明.暴雨径流过程中悬浮颗粒态氮占地表径流水TN的70%90%。在研究氮的输出形态方面,李国栋等的研究报道指出,NH4 -N是径流输出可溶态氮的主要形式,约占50%,NO3-N占径流输出可溶态氮31%左右。农田磷的流失主要形态以无机磷为主。流失形式则以颗粒态为主。杨林章等报道.磷素在稻季和麦季的流失均以颗粒态磷为主(56%~69%),其中种植初期氮、磷流失量分别占全季总量的64%~89%和42%~87%。1980年到20世纪末.我国的面源污染研究主要集中在农业面源的宏观表征以及初步对污染负荷的定量计算模型的研究。同时,相关经验统计模型在这一时期得到广泛应用。到2O世纪9O年代,我国的农业面源污染研究工作更加活跃,主要突出表现在有关农药、化肥污染的宏观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3. 研究的基本内容与计划

研究内容:

收集当地水文气象状况;测量记录当地降雨分布状况、降雨量状况,并绘图进行分析;测定记录农田灌溉、排水时间分布特点,并绘制表格;测定记录当地地表径流状况,并绘图加以说明;

计算农田排水量,分析农田排水污染源,监测农田排水并通过指标分析农田排水水质类别,根据农田排水污染特点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研究创新点

本课题在充分考虑与分析农田排水中氮磷为主、排水时间不固定、排水量变化较大等农田排水特征,利用太湖流域农田周边沟塘湿地的自然特征,可为控制农田非点源污染研究供技术支持。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