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本研究采用定位动态观测、林间控制实验研究不同林分结构和经营模式对土壤动物多样性的影响,探讨杨树人工林土壤动物多样性与土壤理化性质、施肥、割草的相关性。
通过分析人工林土壤动物的组成和结构特征,揭示不同土壤动物功能群的数量分异特征及时空分布格局对不同林分结构及抚育管理措施的响应,完善不同龄林杨树人工林土壤动物群落差异特征的研究,为人工林管理措施的实行提供了生物学上的论证依据,并为苏北沿海人工林土壤生物,特别是土壤动物研究开展提供了有益的途径。
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国际上,从作为土壤动物科学研究的论著一达尔文(1840)的《论沃土的形成》(on the formation of mould),以及他出版的专著《蚯蚓叫对土壤形成的作用》(the formation of vegetable mould through the action of worms)(1881)等著作中提出蚯蚓对土壤形成具有重要作用,至今已有160年的历史,这是土壤动物研究的开端。
。
二十世纪初,russel论证了原生动物等与土壤动物的关系;由于最早是由意大利昆虫学家berlese a.(1905)设计,后由瑞典人tullgrena.用灯泡作热源修改berlese-tullgren漏斗(也称干漏斗)的发明,提高了采集中小型土壤动物的效率,推动了土壤动物种的描述以及土壤动物区系工作的综合研究,促进了长期施肥对农田土壤动物群落影响及安全评价对土壤动物的认识,并积累了大量土壤动物分布与土壤和植被关系的资料。
3. 研究的基本内容与计划
研究内容:不同施肥方式下杨树人工林(中龄林)土壤动物群落时空格局 研究方法:1.样地设置在研究区域选择经营模式、立地条件相同的9年生年龄梯度的杨树人工林中选择6个面积为2m2m的样地,每个样点分别随机选取3个重复的样地,共计18个样地。
采样时间分别为2013年12月、2014年3月、2014年6月、2014年9月。
2.实验处理处理为施有机肥(om1、om2、ck)和施无机肥(npk1、npk2、ck)以及除草(rh、ck)处理。
4. 研究创新点
采用定位动态观测、林间控制实验研究不同林分结构和经营模式对土壤动物多样性时空格局及区域分异的影响,揭示杨树人工林土壤动物多样性与土壤理化性质、施肥、割草的相关性,探讨杨树人工林土壤动物多样性与现实生产力关系。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