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人工林缓冲带在削减湖泊面源污染中起到重要作用,合理的缓冲带结构直接影响其对面源污染物质的截留与吸收。
因此,研究不同宽度、密度和植物组成的缓冲带对氮吸收的作用,为筛选适宜缓冲带提供科学依据,具有较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国外很多研究不同类型河岸缓冲带之间对磷截留效率存在较大差异。
一些学者研究认为,森林河岸缓冲带在截留转化磷方面更为有效。
而另一部分学者则认为草本植物于木本植物在取出沉积物方面能力相当,甚至草本植物对磷的去除能力比木本植物强。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3. 研究的基本内容与计划
2016 1-3月 熟悉水样、土样、植物样的采集过程以及相关指标的测定方法;
3-4月 在指导老师安排下到试验样地开展野外试验工作,实际处理野外试验过程遇到的各种问题。结果分析针对不同植被缓冲带结构(种类、密度和宽度),较不同植被缓冲带截留磷的差异,以及对可能产生这些结果的原因进行分析;
4月底 完成实验数据的整理和分析,使用excel和spss等统计软件。总结不同植被结构下,河岸植被缓冲带截留磷效果,初步确定最小宽度。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研究创新点
以太湖沿湖防护林带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宽度、植被类型的河岸缓冲带对截留富营养化元素的差异,其创新在于探讨坡度平缓的河岸植被缓冲带在截留与吸收磷方面的机理。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