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材线虫携带病毒的分离及其核酸类型鉴定开题报告

 2021-08-08 19:52:27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在松材线虫病发生以来的100多年里,研究者对影响该病害发生发展所涉及的寄主松树、松材线虫、媒介昆虫、真菌和细菌等多种生物因子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但很少与病毒相关的研究报道。病毒是否普遍存在于松材线虫体内,它们如何在线虫体内传播,它们的存在是否与松材线虫的致病力相关,目前尚不得而知。因此,松材线虫携带病毒是亟待加强的研究领域。通过对松材线虫携带病毒的观察和研究,能够让我们更全面地认识松材线虫病。

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国内外有关线虫携带病毒的研究较少。1959年,loewenbergetal.曾报道根结线虫受到一种类似病毒的感染,造成可观察到的生长衰弱症状,但是未观察到病毒颗粒。通过电镜观察发现植物寄生线虫dolichodorusheterocephalu及食蚊罗索线虫(romanomermisculicivorax)体内观察到有病毒状颗粒,但理化性质未定(zuckermanetal.,1973;poinaretal.,1977)。1980年,poinaretal.在昆虫病原线虫施特克尔霍夫索属线虫(thaumamermiscosgrovei)及其寄主体内发现虹彩病毒。2011年,flix等首次报道在秀丽线虫(caenorhabditiselegans)及其近亲c.briggsae体内发现了2种诺达病毒(nodaviruses)。通过电镜观察发现诺达病毒感染线虫表现出细胞质结构重组、细胞核伸长、核膜消失、细胞融合等现象,其中最显著的是脂肪粒消失。这些病毒可以侵染野生型虫株n2等实验室培养的多个线虫虫株。通过荧光免疫及原位杂交手段,发现这些病毒存在于秀丽线虫肠道细胞中(franz,etal.,2014)。继flix后,bekaletal.(2011)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等手段在大豆胞囊线虫(heteroderaglycines)体内发现了4种病毒。2014年,bekaletal.又报道在大豆胞囊线虫中发现一种新病毒,黄病毒(flavivirus

)。

国内外有关线虫携带病毒的研究较少。1959年,loewenbergetal.曾报道根结线虫受到一种类似病毒的感染,造成可观察到的生长衰弱症状,但是未观察到病毒颗粒。通过电镜观察发现植物寄生线虫dolichodorusheterocephalu及食蚊罗索线虫(romanomermisculicivorax)体内观察到有病毒状颗粒,但理化性质未定(zuckermanetal.,1973;poinaretal.,1977)。1980年,poinaretal.在昆虫病原线虫施特克尔霍夫索属线虫(thaumamermiscosgrovei)及其寄主体内发现虹彩病毒。2011年,flix等首次报道在秀丽线虫(caenorhabditiselegans)及其近亲c.briggsae体内发现了2种诺达病毒(nodaviruses)。通过电镜观察发现诺达病毒感染线虫表现出细胞质结构重组、细胞核伸长、核膜消失、细胞融合等现象,其中最显著的是脂肪粒消失。这些病毒可以侵染野生型虫株n2等实验室培养的多个线虫虫株。通过荧光免疫及原位杂交手段,发现这些病毒存在于秀丽线虫肠道细胞中(franz,etal.,2014)。继flix后,bekaletal.(2011)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等手段在大豆胞囊线虫(heteroderaglycines)体内发现了4种病毒。2014年,bekaletal.又报道在大豆胞囊线虫中发现一种新病毒,黄病毒(flavivirus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3. 研究的基本内容与计划

(1)2018.1.10―2018.2.15:查阅文献,预备试验;(2)2018.2.16-2018.3.16:松材线虫的培养,大量收集虫液;(3)2018.3.16-2018.5.16:松材线虫携带病毒的分离、纯化及透射电镜观察;病毒的核酸类型鉴定;不同松材线虫虫株体内病毒的检测。(4)2018.5.21-2018.6.10:整理试验数据,撰写毕业论文,准备答辩。

4. 研究创新点

目前,松材线虫携带病毒研究在国际上仍较少。本论文开展松材线虫携带病毒的分离和核酸的鉴定,填补了国内外该研究领域的空白。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