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文献综述)
研究意义
随着农业结构调整,农产品更新升级,梨树种植发展迅速。但是随着水果市场的发展,竞争越发激烈,对梨生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梨园管理严重依赖肥料的大量投入来获取高产。随着产量提高和水果供应的多样化,要求果农不断降低生产成本,提高梨果品质。梨园在养分上的不合理投入是限制梨产量和品质的重要因素。从国内相关报道看,我国果园施肥普遍处于无序状态,果农凭经验施肥,缺乏科学指导,大量施用化肥尤其是氮肥,有机肥施用也存在盲目性,中微量元素得不到补充,养分投入十分不合理。这种养分粗放管理方式既浪费资源,又影响我国水果产业结构的升级。
本项目通过研究不同种类有机肥对梨树生长和土壤性状的影响探讨有机肥改善梨果品质的作用,为提升果园土壤肥力,改善树体营养,提升果品质量提供科学依据。研究概况
2. 研究的基本内容和问题
研究目标:
探讨有机肥改善土壤生物性状、促进梨树新梢生长、叶面积、百叶重、产量和品质等方面的作用,旨在为梨园合理施用有机肥提供理论依据。
研究内容:
3. 研究的方法与方案
研究方法:
土壤中微生物数量及微生物量碳氮的测定:分别采用微生物平板计数、氯仿熏蒸
土壤矿质态氮采用2 mol/L KCl溶液浸提新鲜土样,滤液采用德国Bran Luebbe公司的Auto Analyzer 3测定铵态氮和硝态氮,两者含量之和为矿质态氮含量。
果实硬度采用意大利BREUZZI公司生产的FT 327型硬度计测定,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采用日本ATAGO公司生产的PAL-1型电子折光仪测定,可溶性糖采用蒽酮比色法测定,可滴定酸采用标准酸碱滴定法测定,并根据测定结果计算糖酸比。
实验方案:
试验区位于河北省辛集市马庄梨园(3747′N,11517′E),地处华北平原腹地,属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气候,年平均气温12.5℃,降水量488 mm。供试品种为黄冠梨,树龄15年,株行距为3m5m。试验设置6个处理:(1)不施肥对照;(2)传统施肥,按当地果农习惯施肥,只施化肥不施有机肥;(3)促生生物肥;(4)溶磷生物肥;(5)鸡粪堆肥;(6)有机无机复混肥。其中生物有机肥和鸡粪施肥量为10,000 kghm-2,有机无机肥施肥量为5000 kghm-2。每个处理选取树势均一的9株树,每个小区3株树,重复3次,随机区组设计。分别于黄冠梨萌动期(开花前10 d)、幼果期(花后10 d)、第一次膨大期(花后40 d)、第二次膨大期(花后70 d)和成熟期(花后120 d)在树冠垂直投影内1m处对角采集0~30 cm深混合土样,新鲜土样直接用于土壤微生物计数、土壤微生物量碳氮以及矿质态氮测定。梨树新梢长度、叶面积、叶绿素于膨大期测定。果实成熟时每个处理小区按东、南、西、北四个方位共采集12个果实测定品质。
可行性分析:
本项目从分析不同种类有机肥对梨树生长、土壤微生物特性等方面入手,研究不同处理对梨树生长发育、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并从有机肥改善土壤微生物生物特性方面来阐明不同种类有机肥影响梨果产量和品质的差异,其思路是可行的。
不同施肥处理梨树 |
新梢、成熟叶片 |
土壤 |
成熟期果实 |
新梢长度、叶面 积、叶绿素测定 |
土壤微生物 数量、微生物量 碳氮、矿质氮 |
产量、品质测定 |
探讨有机肥改善土壤环境、促进树体营养生长的机理,阐述施用有机肥对产量和品质的提高 |
4. 研究创新点
通过对梨园土壤生物性状的分析,将树体地下部土壤生长环境的改善和地上部长势的促进有机结合起来,阐述有机肥对促进梨树生长、提高果实品质和产量的作用,为合理施肥提供理论依据。
5. 研究计划与进展
2013年6月测定新梢长度、叶面积、叶绿素含量等
2013年6-7月采集土壤样品,对土壤样品的微生物指标进行及时分析
2013年8月中旬梨成熟期采收果实和叶片,对果实品质和产量进行测定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