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文献综述)
稳定性是生态系统最重要的特征之一[1]。
研究生态系统稳定性,在理论上和实践中都有重大的意义。
不稳定的系统, 容易产生自发的灾变,因而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灾难。
2. 研究的基本内容和问题
2.1研究目标: 1)阐明土壤生物群落、非生物性质及二者交互作用对土壤生态功能稳定性的影响; 2)揭示干扰条件下土壤生态功能稳定性的维持机制。
2.2研究内容: 干湿交替作用下土壤生物群落和非生物性质对土壤功能稳定性的影响; 通过土壤基础呼吸、微生物量碳氮、微生物碳源利用能力、土壤plfa等表征土壤生态功能,在干扰胁迫下采用室内培养试验研究了非生物性质与生物群落对土壤生态功能稳定性的影响。
如对不同来源地土壤的非生物性质和生物群落刻画;干扰后土壤群落结构和功能的变化;从生物和非生物因素角度揭示土壤功能稳定性的影响机制。
3. 研究的方法与方案
3、拟采取的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实验方案及可行性分析 3.1.实验方案: 3.1.1.试验地概况 崇明岛地处北亚热带,气候温和湿润,四季分明,属典型的季风气候。
台风、暴雨、干旱等是常见的灾害性气候 。
春季在冷暖空气交替影响下,气温回升缓慢且呈跳跃式,夏季有梅雨季节,常年梅雨量197.4毫米。
4. 研究创新点
4、本项目的创新之处 本研究将系统地比较土壤生物群落、非生物性质及二者交互作用对土壤生态功能稳定性的影响,这在前人研究中少有报道。
此外,本研究选用的土壤分别来自中国东部的崇明岛(上海)和中国西部喀什(新疆),两地土壤的自然成土因素和人为利用方式均存在较大差别,土壤生物群落和土壤非生物性质呈现分异显著,从而使研究的普遍性得以提升。
5. 研究计划与进展
5、项目研究计划及预期进展 5.1研究计划 2014.02-2014.03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完成项目申报书; 2014.03-2014.04预处理土壤,熟悉常规的无菌操作; 布置室内培养实验,培养期间进行微生物呼吸测定; 2014.04-2014.05稳定培养后进行干扰胁迫; 2014.05-2014.06整理分析实验数据,撰写论文及结题报告。
5.2预期研究成果 明确土壤生物群落、非生物性质及二者交互作用对土壤生态功能稳定性的贡献的差异,探明干扰条件下土壤维持自身生态功能稳定性的内在机理。
成果将主要以结题报告和研究论文形式产生,拟在核心刊物上发表论文1篇。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