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文献综述)
1、研究意义
以生物质为原料,在厌氧或无氧条件下对其进行热解,在生成 co2、可燃性气体、挥发性油类和焦油类物质的同时还有一种含碳丰富的固体物质,称之为生物质炭[1-2]。由于生物质炭含碳丰富且比较稳定,可以近乎永久性地将大气中的碳固定,施入到土壤中的生物质炭不易被微生物分解,因此减轻了co2、ch4的排放,可作为一种大气的碳汇[3-5]。近些年来,生物质炭由于其具有丰富的孔隙结构,高比表面积、含有有机官能团和碱性基团等被迅速应用于水体中重金属和有机污染物的吸附[6-9]、污染土壤的修复[10-13]和酸性土壤的改良[14-16]。然而由于生物质炭制备过程的实质是对有机物进行高温热解的过程,因此在这一过程中不可避免会产生多环芳烃等有机污染物。
多环芳烃(polycyclicaromatic hydrocarbons,简称pahs)是指分子中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苯环的碳氢化合物。多环芳烃在环境中的存在虽然是微量的,但其不断地生成、迁移、转化和降解,并通过呼吸道、皮肤、消化道进入人体,极大地威胁着人类的健康。
2. 研究的基本内容和问题
1、研究目标
多环芳烃(pahs)是环境中普遍存在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具有三致效应,由于生物质炭制备过程的实质是对有机物进行高温热解的过程,因此在这一过程中不可避免会产生多环芳烃等有机污染物。本研究希望通过探究不同温度及原料对生物质炭中多环芳烃的影响,从而对生物质炭生产工艺的改进及安全施用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2、研究内容
3. 研究的方法与方案
1、研究方法
(1)实验室试验为主,测定七大类不同生物质炭中pahs的总量以及不同温度(350、450、650摄氏度)下的小麦秸秆炭中pahs的总量;
(2)不同处理之间进行对比分析;
4. 研究创新点
(1)关注生物质炭施入土壤后可能带来的环境风险;
(2)探究影响生物质炭中多环芳烃含量的具体原因及产生机制;
(3)对生物质炭生产工艺的改进及安全施用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5. 研究计划与进展
(1)2016年3月,阅读相关文献,写开题报告;
(2)4月,实验室测定不同温度及生物质原料中pahs的含量,并整理所得数据;
(3)5月,分析实验结果,得到结论,并撰写毕业论文,进行答辩。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