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文献综述)
青枯病是由青枯菌引起的一种细菌性维管束病害。目前在我国南方(如:广东、广西、江西、湖南、浙江)等地发病严重。青枯菌分布广泛,寄主范围广,小种复杂,存活和传播能力强。青枯菌变异大,容易发生进化,适应环境的能力强。单一的防治措施很难有效控制青枯病,它的这些属性也使得青枯病的防治成为世界的一大难题,由此国内外也开始从进化的角度思考当前的土传病害防控策略,将以往单一的研究转化为生物防治措施结合的研究,对二者复配(生防细菌和噬菌体)的研究,很可能会大大降低青枯菌的适应环境突变能力,从而提高生防效率。
参考文献:
lemessa, f., zeller, w., 2007. screening rhizobacteria for biolgical control of ralstonia solanacearum in ethiopia. biolgical control. 42, 336-344.
2. 研究的基本内容和问题
目标:探究生防细菌和噬菌体的复配作用对抑制番茄青枯病的效果
内容:青枯菌能够快速进化对抗单一的生防细菌或噬菌体,但二者复配,可以从不同的方面攻击青枯菌,限制其抗性的进化。首先生防菌通过生态位竞争、营养竞争以及产生拮抗物质,形成第一道防线对抗病原菌,然后噬菌体侵染并裂解青枯菌,从而提高生防效果。依照此依据研究三方面的内容
1.研究生防菌与噬菌体对番茄青枯菌的单一防治效果以及复配后的效果;
3. 研究的方法与方案
研究方法:(1)噬菌体的筛选:从青枯病发病的土壤或水源中富集、筛选、分离出青枯菌专一性噬菌体(2)噬菌体抑制青枯菌能力及专一性检测:观察噬菌体对青枯菌的噬菌斑大小;对其他菌是否产生噬菌斑(3)噬菌体、生防菌单一性抑制青枯菌的效果:通过96孔板测定不同培养基浓度下,分别接种噬菌体和生防菌48h发酵液后青枯菌的od600随时间的变化(4)噬菌体和生防菌复配的生防效果:在48孔板中同时添加或顺序添加噬菌体和生防菌t-5-gfp,测定青枯菌rs-rfp与t-5-gfp荧光值以及od600随时间的变化;并用甘油保存菌种以便后续研究在这个过程中青枯菌、生防菌、噬菌体发生何种进化(5)研究上述青枯菌的致病性变异
噬菌体最初筛选是通过噬菌斑的大小和形态观察,之后通过遗传物质核酸的消化和凝胶电泳检测其核酸形态,纯化后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成像观察其颗粒结构
技术路线:番茄青枯菌rs的防控
|
4. 研究创新点
以往我们只关注非生物胁迫(温度、抗生素)和生物胁迫(生防菌的拮抗竞争和营养竞争或者噬菌体的寄生侵染胁迫)防控青枯病的能力和效果,忽略了青枯菌自身的进化以及由此产生的抗性,导致不断地投入新的防控策略。本课题将目光转向研究已有策略失效的原因,同时将生防菌与噬菌体进行复配,从而达到降低番茄青枯病发生的目的。
5. 研究计划与进展
研究计划从三方面开展实验1.研究噬菌体单一作用对青枯菌的作用 2.研究生防细菌单一作用对青枯菌的影响 3.研究二者复配对降低番茄青枯病发病率的效果。通过比较三个实验的结果,得出结论。
具体时间安排:
2016年10月:噬菌体的分离筛选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