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文献综述)
1研究意义 土壤有机碳库是陆地生态系统中最大的碳库,是大气碳库的两倍。
所以其微小的变化就可以导致大气co2的浓度发生较大的波动。
因此有机碳的动态变化与气候效应有着密切的联系。
2. 研究的基本内容和问题
1研究目标本文主要研究添加外源有机质对稻田土壤有机碳短期的影响,主要关注外源有机质添加后土壤有机碳的差异及其影响因素,并利用δ13c同位素分析方法探讨水稻田施加c4植物后有机碳含量的变化重金属污染对水稻土的研究。
主要集中在土壤微生物以及酶活性方面,大多研究运用的是实验室添加重金属,短期培养的方法。
本文应用稳定性同位素技术研究稻田添加玉米秸秆碳新老碳的分配与更新,通过室内培养试验研究重金属污染对稻田土壤呼吸的影响,和对土壤微生物活动为驱动的土壤矿化和有机碳变化的影响。
3. 研究的方法与方案
1研究方法1.1研究对象采取的水稻土类型为太湖地区典型脱潜型水稻土-乌泥土,地点是宜兴地区未污染水稻田,应用三点取样法进行采样。
所测土壤样品采样深度:采取0-15cm耕层土壤样品。
1.2实验方法采回土样后,土壤样品装入无菌塑料袋,立即带回实验室。
4. 研究创新点
特色或创新之处(1)本文土壤样品采自野外环境条件下的水稻田,避免了室内一次性大剂量添加外源重金属而对微生物造成的急性触杀,能较真实地反映自然状态下的土壤重金属复合污染的实际情况,反映重金属长期逐渐积累胁迫下的土壤质量变化而非重金属污染对土壤碳动态的短期干扰行为。
(2)本研究采用物理分离方法,最大限度不破坏土壤原状结构,克服了化学浸提法中提取剂与土壤组分发生二次化学反应等对结果造成干扰的缺点,更好地反映土壤颗粒组分本身的特性对重金属环境行为的影响。
(3)本研究将重金属污染与土壤有机碳动态结合起来,并将重金属污染的微生物学效应贯穿于其中,体现土壤生物化学过程及其响应机制。
5. 研究计划与进展
研究计划及预期进展(1)2018年2月至2018年3月上旬:文献查阅和试验方案构建以及预实验的培养。
(2)2018年3月至2018年4月上旬:试验采样,土壤基本理化性质的测定,试验正式开展。
(3)2018年4月至2018年5月上旬:数据分析,完成毕业设计初稿,准备中期检查。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