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精准扶贫的贫困识别与脱贫绩效研究开题报告

 2021-08-08 20:20:42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在扶贫方面取得了很大成就:农村贫困人口大幅度减少,收入水平稳步提高,贫困地区基础设施明显改善,社会事业不断进步,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全面建立,农村居民生存和温饱问题基本解决,但是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决定了我国扶贫开发是长期历史任务: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水平不高,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突出,制约贫困地区发展的深层次矛盾依然存在;扶贫对象规模大,相对贫困问题凸显,返贫现象时有发生。而且,过去的扶贫方式主要是粗放式的扶贫,并没有针对贫困人口的具体情况实施具有针对性的扶贫方式,导致目前仍然有8000多万困难人口,甚至造成了许多贫困人口不愿意脱贫,抱着一种等、要、靠的心理,依赖着政府的扶贫资金来维持自己的生活,导致政府扶贫难度加大。所以,为了使困难人口能够如期脱贫,也为了能够使我国两个一百年的目标能够顺利的实现,国家提出了精准扶贫,希望通过科学有效的程序和管理方式、针对农户的具体困难情况实施具有针对性的扶贫,依靠精确识别、精确帮扶、精确管理的模式,切实解决农户的困难问题,确保剩余的困难人口摆脱贫困,过上小康的生活。

本文通过介绍中国改革开放以来进行的扶贫开发项目和补贴手段方式的演变,并且通过对江苏省射阳县盐店村精准扶贫工作的落实情况的调查,了解其扶贫工作的开展情况:帮扶对象如何确立、帮扶的措施有哪些、帮扶资金的来源、补贴的方式等,进而可以由小及大,从一个村了解到一个县、一个市的情况,也能够更深层次地了解精准扶贫的内涵以及其实施的意义;将帮扶的农户和没有得到帮扶的农户两者之间进行对比分析研究,从而初步了解到帮扶农户贫困的原因以及影响农户收入的因素有哪些,从而深化对精准扶贫的贫困识别和脱贫绩效的研究。

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国外研究状况:英国是最早完成工业革命的国家,经济增长的同时也伴随着贫困问题的出现,所以,英国是贫困问题出现最早的国家,扶贫工程也进行的较早,进而对贫困问题的研究也最早。于是,英国经济学家马尔萨斯是世界上第一个研究贫困问题的人,他认为,人口的不断增长会导致劳动生产率降低,对既定的土地资源造成一定的压力,生态环境退化,社会总储蓄减少,不利于经济的增长。所以。贫民是造成他们自身贫困的原因,社会制度对此没有任何责任。

美国哥伦比亚教授纳克斯提出了贫困恶性循环理论,这是经济学家解释发展中国家贫困问题的最早尝试。他从资本的供给和需求两个角度来解释这个循环系统:从供给的角度看,发展中国家存在着低收入低储蓄能力低资本形成低劳动生产率低产出低收入的恶性循环;从需求角度看,发展中国家存在着低收入低购买力低投资引诱低资本形成低劳动生产率低产出低收入的恶性循环。两个循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阻碍了经济的发展,使发展中国家陷入贫苦之中。

美国经济学家纳尔逊在 1956 年通过利用数学模型对发展中国家的资本人均构成与人口增长速度之间的关系以及产业产出和人均增长的关系进行对比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低水平均衡陷阱理论。他认为,发展中国家的经济表现为人均收入处于维持生命或接近于维持生命的低水平状态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3. 研究的基本内容与计划

研究内容:1,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及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

2,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扶贫政策的演变

3,盐店村具体情况的描述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研究创新点

通过案例分析和比较分析等方法,从国家当前所面临的重大任务出发,运用抽样调查的方法对江苏省射阳县盐店村农户的基本情况进行调研,从小及大,由一个村的情况折射出一个县、一个市的情况,从而了解当前国家政策实施的落实贯彻情况,顺应时势,介绍精准扶贫的内涵和意义,并且比较分析困难户和非困难户的家庭基本情况,初步得出帮扶农户贫困的原因以及影响他们的收入的因素有哪些。

在此基础上,对当前政策的实施情况进行剖析,深化对贫困识别以及脱贫绩效的研究。

做到有重点,有针对,紧密联系实际,反应当下热点。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