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城镇化与农业产出互动关系的实证分析开题报告

 2021-08-08 15:43:31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目的: (1)借助计量经济方法,探究城镇化进程对农业生产要素配置的影响,实证该影响是显著的;(2)在时间序列数据下,综合先前学者的理论研究,纵向分析城镇化与农业产出之间的关系,并探究两者的互动效果,与作为典型农业省区的黑龙江省作参照对比,找出原因;(3)选取山地特色的农业省区贵州省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城镇化发展模式在该地区发展情况,探究其与该地农业生产方式的融合共生情况,提出针对性意见。

意义:(1)理论意义:国内外大量的学者对城镇化的发展进行了不少的研究,大多数研究趋势主要是与资源环境、农业现代化相结合,甚少深入研究对农业产出的影响。

本文以一种新的研究视角,从农业生产要素供求角度,探究城镇化与农业产出互动关系,丰富了现有研究宽度;同时对于山地地区城镇化发展、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都有一定的理论意义。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1、国外研究概况:(1)理论研究方面:城镇化发展吸引了众多领域学者的广泛关注和研究。

首先,从城镇化与经济发展角度看,劳动力的流动实际是一种帕累托改进,在劳动力无限供给的情况下,由工业-农业构成的二元经济模型在城镇化的作用下,大量的剩余劳动力从传统农业部门向工业部门转移,带动了整体经济的发展(lewis);虽然后面学者对其进行了修正以及创新了新的研究视角,解释了劳动力劳动力迁移的原因,但都未能诠释哪些因素致使部分劳动不能顺利进入(feitodaro,1969),人力资本视角的研究,使劳动力联结了城镇化与经济发展(taybrlucas,2004)。

其次,从城乡角度看,城镇化不仅促进了农村土地的开发,并且促进了公平理论,缩小城乡发展的差距(亚当斯密)。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3. 研究的基本内容与计划

研究主要内容:本文以位于西南内陆地区的贵州省作为研究对象,对城镇化的发展与农业产出的互动关系进行分析和实证说明,由以下四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研究基础:主要介绍选题背景、依据以及意义,并为深入研究问题,对相关概念和理论进行阐述和分析。

第二部分逻辑分析:对研究对象(即城镇化和农业产出)之间互动关系进行逻辑分析,明确两者在发展中的互动理论,并为下面的实证分析中所用计量经济模型的建立、指标的选取奠定基础。

第三部分实证说明:基于2000-2017年的时间序列数据,借助联立方程模型对该问题进行实证分析,对两者的互动效果进行量化,同时响应第二部分中逻辑关系的分析。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研究创新点

(1)研究对象的选取:本文选取经济相对落后的具有山地特色的贵州省作为研究对象,响应国家对于该地区经济建设的号召;(2)研究视角:对于城镇化发展与其他对象之间的关系研究众多,但是对于与农业产出关系的研究甚少,是对该研究领域的丰富和完善,是该地区新的探索。

(3)研究方法:运用计量经济模型和实证检验方法,所得结论严谨,具有参考价值,并为其他地区提供了一定的实例参考。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