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阳山不同海拔凋落物厚度与持水能力研究开题报告

 2021-08-09 00:53:15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由于凋落物层厚度、分层特性、分解程度、组成结构、含水量时空变异特性,其研究难度较大[12],新的研究方法和手段在凋落物水文特性研究方面的应用较少,因而国内外对凋落物的水文特性研究到目前为止并不深入。而作为森林水文生态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凋落物的水文特性研究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

本文希望,能够利用现有的凤阳山生态系统定位站的研究条件,设计一些简单、适用的方法和装置,对凤阳山的森林凋落物进行一些初步的探索,并能够得出一些具有一般意义的规律和模型。通过对凤阳山凋落物空间分布和持水能力的研究,更好地了解凋落物在森林生态系统中的作用,为土壤养分分布、土壤动物微生物多样性的研究以及森林水土保持和森林经营管理提供依据。

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凋落物具有重要的生态学、水土保持学、土壤学、生物和微生物学等方面的意义,因此,在不同的尺度下对于凋落物储量的研究意义重大。自1964年bray和gorham在《世界森林凋落物量》一文中就对凋落物量进行论述之后,对于凋落物在不同尺度下的储量研究、厚度、分布的统计成为凋落物研究的一个基本内容[3]

森林凋落物在维持土壤肥力、促进森林生态系统正常的物质生物循环和养分平衡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它是土壤动物、微生物的能量和物质的来源。同时,由森林凋落物积累而形成的林地凋落物层,对土壤的理化性质具有明显的影响,也会影响森林的生物量和生产力。其种类、贮量和数量上的消长反映着森林生态系统间的差别和动态特征。因此,森林凋落物的研究,越来越引起林学家、生态学家、微生物学家、土壤学家以及森林经营工作者的重视。早在1876年,德国的e.ebermayer就开始研究凋落物在养分循环中的作用。美国、苏联、日本等国家和地区,有关森林凋落物的研究报道较多,且比较深人广泛。至20世纪60年代,国际上已有大量文献报道,dray等(1964)曾对世界森林凋落物的凋落量作过详细的研究。我国自20世纪60年代初开展了凋落物的研究,80年代有较大发展,自70年代末开始至今,已报道了许多研究成果,概括起来,主要有4个方面:①凋落物的年凋落量及其组成成分;②凋落物的元素含量及年归还量;③凋落物的分解;④凋落物的生态作用等[4]

2.1凋落物研究内容

凋落物,又叫枯落物。森林凋落物是指覆盖在林地土壤表面的由苔藓及森林植物落下的茎、叶、枝条、芽鳞、花、果实、树皮等凋落物及动植物体分解而成的死地被物[2] ,森林凋落物是整个森林生态系统的一个重要纽带。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3. 研究的基本内容与计划

本实验将对浙江凤阳山不同森林类型的凋落动态与林下凋落物层的厚度及其持水特性的研究,来揭示该区不同森林类型不同海拔下凋落物层的厚度分布和持水能力。

4. 研究创新点

在本实验中,将不同林分在不同海拔处凋落物的厚度进行测量,得到有关凋落物厚度分布规律,为土壤养分分布、土壤动物微生物多样性的研究以及森林水土保持和森林经营管理提供依据。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