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北沿海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动物对氮矿化作用的影响开题报告

 2021-08-09 00:15:50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可供植物直接吸收利用的有效氮主要是以铵态氮和硝态氮的形式存在,主要来源于土壤有机碎屑,通过土壤动物破碎、分解而形成植物可利用的有效态氮。

氮素的可利用性限制着植物对土壤养分利用效率,直接影响到陆地生态系统的生产力,本课题旨在研究不同的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动物在氮素矿化过程中的作用和影响,有利于深入理解这四种土地利用方式(杨树人工林、杨农复合经营系统、草地、农田生态系统)下陆地生态系统生产力和氮素循环的本质。

本课题从功能群水平上深入理解土壤动物对氮矿化的调控,为建立土壤食物网结构奠定了理论基础;明确了地上、地下生态系统间的生态过程关系,对阐明土壤动物群落结构多样性和苏北沿海不同生态系统对氮矿化作用的影响机制有重要的学术意义。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土壤动物作为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组分,对土壤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以及地上植物群落的结构、功能和演替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

不同植被类型和土地利用方式不仅会形成土壤生态系统明显不同的物质能量输入,而且会导致土壤动物物理环境和营养环境的改变,这必然会影响到不同样地土壤动物群落的结构与动态。

20世纪80年代我国才在三大气候带逐渐开展土壤动物学的系统学研究,不同程度涉及到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与土壤动物对氮矿化作用的影响。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3. 研究的基本内容与计划

研究内容: 1 驱除土壤动物对土壤N矿化速率的影响; 2 土壤线虫对N矿化速率的影响; 3 土壤动物组成、结构及群落特征对N素循环的影响。

计划安排: 2013年2月25日3月20日:查找资料、阅读文献,制定实验方案,购买试剂、药品; 2013年3月21日5月15日:研究内容的实施,包括野外采样、室内实验分析; 2013年5月16日5月31日:整理分析实验数据,撰写论文并修改,准备答辩。

4. 研究创新点

在土壤动物研究史上,国内有关土壤动物对氮素矿化的影响少有报道,以往国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微生态条件(microcosm)下,通过接种某些特定类群,探讨一类或几类土壤动物对氮矿化的作用,国外少有的野外控制实验(去除土壤动物)发现,土壤动物可增加净氮矿化率和植物根系对氮的获得性和利用性。

从总体上说,目前国内学者对土壤动物的研究多集中在其群落特征及动态变化方面,野外控制实验少,定性分析少,对不同土壤生态系统与氮素矿化间的内在关系的分析鲜见报道。

本课题主要针对土壤动物多样性及功能群特征(包括单一种线虫的群落功能),采用野外控制实验,研究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的土壤动物在凋落物分解及氮素矿化率方面的贡献。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