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北部土石山区小流域治理技术研究开题报告

 2021-08-09 00:14:01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我省水土流失严重的北部土石山区主要为:丰县、铜山、睢宁、宿豫、泗阳、清河、淮阴、涟水、阜宁、滨海、响水等县(市、区)境内的黄河故道高亢平原土石山区;响水、滨海,射阳、大丰、东台、海安、如东等县(市)境内的沿海平原土石山区;江都、姜堰、泰兴、如皋等县(市)老通扬运河以南的高土石山区。

小流域治理的目的:以小流域为单元,在全省规划的基础上,合理安排农、林、牧、副各业用地,布置水土保持农业耕作措施、林草措施与工程措施,做到互相协调,互相配合,形成综合的防治措施体系,以达到保护、改良与合理利用小流域水土资源的目的。

小流域治理的意义:1、基本缓解小流域治理与山区社会经济发展不适应的矛盾,重点区域的小流域得到初步治理。2、严格控制人为活动造成新的水土流失,治理水土流失,小流域生态环境得到较大改善。3、流域内的人民群众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并逐步走向小康乃至富裕水平。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根据人们对山区小流域的认识过程及山区小流域治理思想的发展将国外山区小流域治理分为三个阶段:(1)第一阶段为山洪泥石流防治阶段,日本学者诸户北郎博士于1928年创立了具有日本特点的沙防工学。这一阶段治理主要以防治山洪和泥石流为目的,以工程措施和造林措施为主,综合配置山区小流域治理措施,治理项目集中管理。(2)第二阶段为水土保持综合治理阶段。研究走向量化,从水文学,地质学,水利工程学等不同角度,进行了研究。欧洲和北美学者深入研究了各种种植措施减少径流和土壤流失的效果。大量的水蚀预报模型的问世,对山区小流域治理的实践有重要的指导意义。(3)第三阶段为山区小流域治理的持续发展阶段。要承载一定的人口,可持续利用山区小流域资源,保持山区小流域生态经济系统的稳定和协调成为这一阶段山区小流域治理的新目标。这一阶段的小流域治理,引入了生态经济学、景观生态学、生态水文学的观点及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我国学习西方山区小流域治理,结合我国山地灾害治理和山区小流域治理的经验,形成了具有我国特色的山区小流域治理体系,我国山区小流域治理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山区小流域分类分区。近年来,层次分析法、模糊聚类等方法在山区小流域分类分区、土壤侵蚀分类分区及效益评估中得到了广泛应用。(2)山区小流域治理模式优化及其推广。近年来随着一些新兴产业的发展,出现了如生态旅游、生态经济沟等有特色的经营模式。在山区小流域治理模式优化方面,遗传算子等新方法得到了应用。山区小流域治理模式的选择要考虑区域经济特点与市场规律,便于形成经营规模,发挥区域资源优势。同时,要考虑五中的生态适应性,要兼顾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

3. 研究的基本内容与计划

1、现场调查,对典型小流域的土、水、植被、气候等因子及治理技术进行调查;

2、技术集成与效益分析,通过对典型小流域治理前后或与非治理小流域进行对比,提出苏北土石山区适宜的小流域治理技术和效益评价体系。

技术路线图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研究创新点

本文就江苏省北部土石山区具体情况,分析其水土流失的成因现状及危害,提出了近期土石山区的水土保持措施,并结合当地经济发展情况,人文发展情况具体分析,以期能够为江苏省水土保持研究以及治理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