盱眙县丘陵地人工植被生态效益及优化模式研究开题报告

 2021-08-08 23:41:56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人工林是人工种植的具有各种用途的森林我国人工林达5325万公顷居世界首位。人工林根据它本身的特点不同而分为不同的林种一般分为人工用材林、人工薪炭林、人工经济林、人工防护林等。人工林在其栽植范围内对环境和周围都有一定的影响。因为对人工林的研究是很有必要并且必须进行的。而且当今科学界对人工林的研究也越来越深入。

研究的主要目的是获得研究区人工林生物量总量、碳储量;单位面积上的生物量及其动态变化;了解不同土地利用情况下,为盱眙丘陵地人工林碳汇计量提供基础数据。本研究从人工林的生物量测定、碳储量的估算两个方面共同开展对盱眙县人工林的研究,了解和掌握不同龄级和不同土地利用条件下人工林的生物量和碳储量及其动态变化,从而得到研究区所带来的生态效益并为盱眙丘陵地人工林的资源调查与评价、合理经营及充分发挥其综合效益提供理论依据,为人工林固碳能力评估提供基础数据,也将为造林对全球碳平衡的贡献量及防护林树种的碳汇潜力提供重要的理论数据和借鉴意义,进而为制定区域森林发展规划和环境保护政策提供理论支撑。

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梁珍海,康立新等[1]以苏北沿海主要防护林树种刺槐和水杉为研究对象,以农田和滩涂作对照,从土壤盐分含量、时空分布规律等方面,揭示了苏北沿海防护林对土壤脱盐及其脱盐稳定性的影响,表明在具备一定水利设施基础上,造林和农业耕作都能加速土壤脱盐过程,但在稳定脱盐效果,防止旱季返盐等方面,林业措施更为有效

1992年张金池,胡海波,李大社[4]深入研究了我国苏北地区淤泥质海岸的主要造林树种的根系与立地条件的相互关系表明刺槐根系不耐水湿,当生长季土壤潜水位埋深小于1.0m时,主根发生分叉、转向或被淹死,为水平根型;在周期性潜水位升降活动频繁处,水杉根系有再生现象;遇通透性差的紧沙层,刺槐根系难于穿过,集中在其上层,而水杉根系有较强的穿插能力,紧沙层中由垂直根系联结,有明显成层分布特点。细根和吸收根量随土壤含盐量的降低和有机质、氮、磷含量的增高而增加。

张金池,卢义山,康立新等[6]在对试验区进行定位观测分析后表明:森林植被可有效地减低地表径流量,无林区地表径流量(径流系数为21.94%)分别比柳杉、水杉和刺槐林高53.33%,43.85%和33.55%。落叶期水杉和刺槐林地表径流量比柳杉林高30%~50%,而盛叶期水杉林地表径流量和柳杉林相近,但比刺槐林地减低20%~30%。森林对地表径流过程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减洪和滞洪方面,盛叶期柳杉和水杉林地表径流峰值比对照区减低70%~80%,刺槐林比对照区减低40%~50%,并能在不同程度上推迟产流和洪峰到来时间。在深入分析降水特性因子与地表径流量关系基础上,给出了各地段地表径流量回归估计模型,经误差检验估计精度达80%以上。

harding,r.b.;grigal,d.f.[11]在用生物量估计方程研究白云杉中得出立地质量由地位指数确定。这些指定立地质量的方程之间的回归系数具有显著的统计差异(p0.005)。


[11] harding,r.b.;grigal, d.f.site quality influences on biomass estimates for white spruce plantations[j].forest science (usa),2005,32(2):443~446.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3. 研究的基本内容与计划

研究内容

对研究区内人工植被营造模式及其生态效益进行分析研究

研究计划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研究创新点

通过研究研究区内的人工植被生长状况及生物量状况分析其生态效益并根据当地实际状况做出相应的优化调整为提高当地人工植被生长质量提高做出贡献,并为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