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第二次重点保护野生植物资源调查——蜈蚣兰(Cleisostoma scolopendrifolium)与青檀(Pteroceltis tatarinowii)开题报告

 2021-08-08 23:41:48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蜈蚣兰(Cleisostoma scolopendrifolium),隶属隔距兰属(Cleisostoma),兰科(Orchidaceae)。具有较高的开发利用价值,其主要分布于连云港,南京栖霞山以及山东浙江等地,附生于石壁或树皮上,垂直地带分布广泛

本论文旨在通过对蜈蚣兰主要分布区域具代表性野生群落进行调查,总结群落组成;群落物种区系特点;群落外貌特征;群落结构特征;群落物种多样性分析以及群落动态,掌握其生态学特性,对蜈蚣兰引种繁殖、开发利用提供理论和实践基础。

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兰科为植物进化中较为复杂的科,全科有700余属及20000余种植物,在进化以及各方面的生态研究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在国内外的研究过程中,已一些具有观赏及药用价值的属种开发,尤其在地大物博的我国,具有丰富的兰科植物资源,如兰属、蝶蝶兰属、兜兰属、石斛属、杓兰属等属种,占据了国内外大量研究。其中类似隔距兰属等较为稀少观赏及药用价值较少的属种,则鲜有人进行研究,而研究中也以其药用观赏价值的研究为主,对其相关生态特征却缺乏研究。

随着我国对自然资源的高度开发利用,对生境要求较为苛刻的多数兰科植物渐渐成为濒危物种,其中隔距兰属的植物尤为稀缺,类似隔距兰(Cleisostoma sagittiform)大序隔距兰(Cleisostoma paniculatum (Ker-Gawl. ) Garay)等。相对情况下,蜈蚣兰在我国分布范围最为广泛,但对其野生群落深入调查的研究又并未受到重视,因此, 在对蜈蚣兰生态学和生物学特性研究的基础上,进行引种驯化,人工栽培,是现在急待解决的问题。

3. 研究的基本内容与计划

研究内容:主要研究群落的植物组成、结构及群落的形成、动态和多样性分析等;蜈蚣兰种群的相对多度、相对频度、及重要值的分析。

研究计划:

24月:前期准备阶段,包括资料收集与整理,调查计划制定。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研究创新点

目前对隔距兰属生境,种群特征,群落结构等相关生态特征缺乏研究,繁殖引种栽培同样鲜有报道,更谈不上开发推广利用。

本论文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处理及分析,将结果以文字和图表的形式表现,重点对蜈蚣兰群落物种组成、外貌、结构、重要值、多样性和动态方面进行解释和说明,掌握其生态学特性,促进蜈蚣兰资源的保存及开发利用。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