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南京段江堤防护林优化模式及其生态效应研究开题报告

 2021-08-08 23:41:48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防护林是为了保持水土、防风固沙、涵养水源、调节气候、减少污染所经营的天然林和自然林。是以防御自然灾害、维护基础设施、保护生产、改善环境和维持生态平衡等为主要目的的森林群落。它是中国林种分类中的一个主要林种。

南京属于长江三角洲旅游区,长江两岸江堤防护林建设是发展城市林业及带动经济增长的一部分,长江水土流失严重,江堤防护林能够有效防止水土流失,改善立地条件,调节降水和地表径流。本文就南京段长江江堤防护林模式优化及其生态效应进行研究,对于提升南京长江段江堤防护林质量、建设美丽南京具有重要意义。

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为改善生态,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家相继在 三北地区、长江、珠江、淮河等重要江河流域实施了一系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

长江江堤防护林是为了保护长江一江清水、充分利用长江水力资源,实施的生态公益林建设工程。长江防护林工程实施以来,森林覆盖率提高,智力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土壤侵蚀量显著降低,宜林荒山变森林。

近年来,世界各国特别是美国、日本、加拿大等均已从防护林生态效益的定性研究转向定量研究,从单学科的研究转入多学科、多方面和多层次的深入研究,并在防护林营建及流域综合治理方面创建了许多优化模式,制定出了效益评定标准。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3. 研究的基本内容与计划

南京地处北亚热带,位于长江下游中部地区,江苏省西南部。地理坐标为北纬3114″至3237″,东经11822″至11914″。全市林木覆盖率26.4%,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5%,南京地区的土壤在北、中部广大地区为黄棕壤(地带性土壤),南部与安徽省接壤处有小面积的红壤,长江两岸的土壤为砂壤土。长江段江堤多为柳树和芦苇形成的混交林。

研究计划:

2013.122014.01:明确研究内容,收集资料,完成开题;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研究创新点

本课题将以防护林体系功能、结构配置、造林树种为主要研究目标,深入探讨防护林带的结构优化模式及其带来的生态效益,同时也对防护林的经营模式进行研究,从而对中国防护林结构的优点与不足有一个更深层面的理解。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