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主要基于高分卫片,探索监督分类、非监督分类和人机交互解译等方法对小流域土地利用、植被覆盖、工程措施等因子解译精度的影响,为水土流失预测模型提供基础数据,对水土流失预防与监督提供科学指导。
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1、国外研究现状
20世纪60年代,加拿大开始建立土地利用监测体系,并于1978年颁发了土地利用动态监测纲要,根据土地利用价值,将全国分为不同的类型区,各区的监测周期、方法和精度均不同,监测的主要目的是控制优质耕地的减少。由于面积小而经济发达,瑞士也于20世纪60年代通过定期测制地图监测土地利用变化,于70年代建立了通过航空相片对监测区进行抽样调查的监测体系。
1994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采用美国宇航局的高分辨率雷达影像开展了土地覆盖评价和模拟(lcam)项目,其目的是分析东南亚地区土地覆盖的空间格局现状以及变化,现已完成1985年~1986年以及1992年~1993年孟加拉国、老挝、柬埔寨、尼泊尔、缅甸和越南等国的土地覆盖调查工作。美国全球变化研究委员会(usgcrp)把土地覆盖变化与气候变化、臭氧层的损耗共同作为全球变化研究的主要领域,监测区域性土地覆盖变化以及土地覆盖(主要为森林)变化和温室气体的释放。
3. 研究的基本内容与计划
一、研究内容:
该研究采用监督分类、非监督分类以及人机交互解译三种方法对遥感图像进行解译,分别用三种方法对土地利用、植被覆盖、工程措施等小流域下垫面因子进行解译,计算各因子所占面积以及占小流域总面积的百分比,将解译结果分别与调查真值做比较,分析三种方法的解译结果与真值之间的误差率,通过比较研究,探索最适合高分辨率遥感图像解译的方法。
小流域下垫面因子主要有:土地利用、植被覆盖与工程措施。
4. 研究创新点
目前对于遥感在土地覆盖等上的研究,基本上在于对耕地面积的探究,本研究涉及到下垫面各个因子的影响,将不同的方法归纳总结,工作量大,从更细微处验证各个方法的精度。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