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青钱柳(Cyclocaryapaliurus)系胡桃科青钱柳属植物,为我国特有的单种属植物,是国家重点保护的濒危植物之一。它集药用、保健、材用和观赏等多种价值于一身,具有很好的开发利用前景。现有的青钱柳资源主要是天然林,且多零星散布于深山老林和一些自然保护区中,国内外尚无大量人工繁殖和栽培青钱柳的成功经验,相关方面的研究报道也很少。为了满足对青钱柳资源日益增长的需求,近几年国内学者对青钱柳的人工林资源培育如种子休眠解除、青钱柳组织培养、抗盐性等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青钱柳广泛分布于我国亚热带地区,由于基因突变、生态隔离及自然选择等原因,种内分化并产生了不同的地理生态类型,表现在形态解剖、生长发育、木材性状、适应性与抗性、生理生化特性等方面的差异。佘诚棋等探讨了青钱柳种子形态特征的地理变异,但关于青钱柳现有天然林进行遗传多样性研究尚未见报道。
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遗传多样性表达了生物种内基因丰富程度,是生态系统多样性和物种多样性的基础。它涵盖了群体间和群体内个体间遗传变异的总和(包括表型、生化、染色体、蛋白质、DNA和碱基序列等多层次遗传变异)。其中表型是各种形态特征的组合,是生物遗传变异的表征,表型变异是遗传多样性研究的重要内容。李文英等、Gazmend等分别分析了蒙古栎、胡桃天然群体的果实表型变异;罗建勋等、Li等和Putenikhin研究了不同品种云杉球果、叶片及枝条等性状的表型多样性,但结果不一。树木种子性状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在林木遗传研究上有重要意义。采用遗传上较为稳定、不易受环境影响的性状研究表型多样性,可以揭示群体的遗传变异程度。为此,通过对青钱柳9个天然群体的种子性状变异进行分析,了解不同地区青钱柳表型变异大小及其变异规律,可为其遗传改良及种子生产和调拨提供参考。
3. 研究的基本内容与计划
内容:以2014年收集的全国各地青钱柳分布区中的种子为材料,测定种子的大小、千粒重和体积,分析青钱柳天然群体种子性状的地理变异。
计划:2014年12月-2015年1月相关研究资料的收集和分析,野外样品收集并进行室内试验分析;
2015年1月-2014年4月 总结整理试验数据,进行结果分析;
2015年5月-2014年6月撰写论文、答辩
4. 研究创新点
(1)做好试验准备,在进行试验前首先认真阅读指导老师交给的参考文献,熟悉试验原理和试验;
(2)按拟定方案,有步骤的完成指导老师安排的各项试验,掌握相关的试验技能,仔细观察,做好试验数据的记录;
(3)试验数据应该准确,符合客观实际,数据整理和处理科学、可靠。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