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赛山梅,别称乌蚊子,猛骨子等,其种子倒卵形,褐色,平滑或具深皱纹。
适宜在气候温暖、土壤湿润的山坡上生长。
主要价值为种子油供制润滑油、肥皂和油墨等。
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国外对林木种子生理生态学研究开展较早,始于19世纪,最具有代表性的是奥地利林学家nobbe于1876年在德国首次发表了种子科技方面的巨著《种子学手册》(颜启传,2001),此后detmer在1880年对种子及其萌发特性进行了阐述(郑光华等,2004)。
到 19世纪中期至20纪初,许多学者通过大量实践研究,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其中 sachs报道了种子成熟过程中营养物质累积的变化等。
20世纪20年底日本的tozawa和crocker等对红松种子的休眠及催芽问题进行了探讨(陈彩霞,1997)。
3. 研究的基本内容与计划
1、研究内容:对赛山梅种子萌发过程中的贮藏营养物质含量和相关酶活性进行测定,分析淀粉等贮藏营养物质含量和淀粉酶等相关酶活性的变化规律,为揭示赛山梅种子萌发初始阶段的代谢规律提供理论依据。
2、计划进展:(1)2016.1.1―2016.3.10 查阅文献,做预备实验 (2)2016.3.10-2016.4.29 进行具体试验(3)2016.5.1-2016.5.10 数据分析,撰写论文(4)2016.5.10-2016.6.1 修改论文,准备答辩。
4. 研究创新点
种子萌发的初始阶段,贮藏物质在酶的作用下被分解为简单小分子化合物,并从子叶或种胚中运送到胚轴,为胚的生长提供营养物质和能量来源,促进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
淀粉、蛋白质及脂肪是植物种子中贮藏的主要物质,淀粉酶、蛋白酶和脂肪酶是与它们相关的水解酶类,通过了解内含物含量及相关酶活性的变化,间接反应各种代谢活动的强弱及种子萌发初始阶段的活化程度。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