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别山区白莲崖流域降雨与径流、产沙响应规律开题报告

 2021-08-08 21:09:19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土壤侵蚀是人类面临的重要环境问题之一。土壤侵蚀持续发生,在破坏土地资源、淤塞河道和湖泊、加剧洪涝灾害的同时,引发的面源污染破坏水资源,加剧缺水地区的水危机,严重影响生态和人类生存环境。小流域是地表径流和泥沙输移的基本单元,并形成了相对完整、有序的生态系统。小流域土壤侵蚀过程也是自成完整系统,即降雨径流期,降雨发生雨滴溅蚀,产流以后在坡面形成片流,发生片蚀,流域中下部坡面片流汇集进行细沟和浅沟侵蚀,至沟道径流汇集,在大的水流冲刷下发生沟道侵蚀,并最终将泥沙输出流域,这是一个完整的侵蚀产沙过程。小流域综合治理被公认为是行之有效的水土保持措施,小流域降雨径流产沙关系也受到普遍关注。因此,明确小流域降雨径流产沙关系,既是理解小流域土壤侵蚀过程的要求,也是预报水土流失、评价侵蚀环境效应、指导水土保持措施配置、优化水土资源利用的实际需要。

长江中下游地区山地丘陵面积大,历史上长期受人为强度干扰,水土流失造成的土地退化和洪涝灾害严重制约了地方经济、社会的稳定和谐发展。安徽大别山区为淮河上游、长江皖江支流,是长江与淮河的分水岭,集山区、革命老区、贫困地区和沿淮行蓄洪区于一体。该区域响洪甸水库为安徽合肥等地重要饮用水源地。本研究以响洪甸水库流域为研究对象,着重研究降雨和径流、产沙的响应机制。这对于探究对库区泥沙控制、水源涵养林建设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国内外学者对土壤侵蚀做了大量研究工作,研究内容涉及土壤侵蚀的定性计算、土壤侵蚀的发生规律、小流域土壤侵蚀防治措施等方面。近年来,为了认识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径流、产沙关系的影响,侵蚀产沙与水沙关系变化的部分研究内容已向大尺度流域、多元化影响因子等方面转移。

3. 研究的基本内容与计划

1.研究内容与方法

1.1 研究内容

1.1.1 小流域自然环境因子调查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研究创新点

响洪甸水库流域鲜有相关方面的研究。运用响洪甸水库流域水文观测资料,通过数据采集及计算,研究流域径流和泥沙输移对次降雨的响应规律,从而分析降雨和泥沙、径流的时空尺度上的响应规律。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