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土壤是植物赖以生存的基础,土壤条件的好坏,直接影响植物的生长。我国的青藏高原以高海拔闻名于世,有世界第三极之称,西藏是青藏高原的主体,其高寒脆弱生态系统的发展变化和恢复治理备受全球关注。目前,关于西藏沙化土地植被恢复与重建方面的研究也越来越多,为开展该区域风沙化土地植被恢复和环境治理奠定了一定的基础。本研究通过对山坡流动沙地不同海拔的土壤理化进行分析,全面深入的了解沙地植被恢复对山坡流动沙地土壤的改变,从不同海拔的土壤性质分析高程在植被恢复过程中的影响,并为不同海拔沙地恢复过程中植被的合理配置提供有利依据。
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在国内,沈振西等基于MODIS的NDVI和EVI以及常规观测土壤温湿度,空气温湿度数据,分析了藏北高寒草甸不同海拔高度的植被指数和时间变异以及其与环境温湿度的相互关系,得出来土壤湿度主导着藏北高寒草甸归一化植被指数和增强型植被指数的变异,且这两个植被指数都随着土壤湿度的增加而显著增加。彭岳林等对藏北高原不同海拔(海拔 4584-4956m)草地植物丛枝菌根(AM)真菌种群多样性的调查研究发现GLOMUS属真菌为最优势属且草地类型、海拔高度和土壤pH值是影响AM真菌生态分布的重要因子。王长庭等研究了在高寒草甸不同海拔梯度上,土壤碳、氮、磷的梯度分布规律,分析气候变化(降水和温度)对生产力的影响,得出在不同海拔梯度内,温度对植物群落初级生产力(地上生物量)的作用最大,是决定不同海拔梯度植物群落级生产力的主要环境因子。胡少宜通过对福建漳浦金刚山土壤垂直分布调查分析,说明土壤有机质、风化淋溶状况、粘土矿物组成、铁铝水和系数及淀积层粘粒交换量等属性随海拔高度升高呈有规律的变化。
在国外,早期生态学家和生物地理学家就己经开始利用海拔梯度来研究植物和动物群落对大区域气候变化的响应,现在也逐步开展了生物多样性分布模式对环境梯度变化的响应机制的研究。Bryant等在洛基山脉的调查发现土壤徹生物多样性的海拔分布模式显著区别于植物的模式。被子植物的多样性在中间海拔这到最高值,而酸杆菌的多样性则随海拔升离而降低。Uchida M et al.(2000)和 Lipson D A et al.(2007)的研究结果表明酚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蛋白酶和脲酶活性都随着海拔上升而下降;并且低温环境并不适合磷的转化,所以土壤碱性磷酸酶活性也随着海拔的增加而下降。
3. 研究的基本内容与计划
1.研究内容
本研究以西藏雅鲁藏布江中游山坡流动沙地为研究区域,对不同海拔条件的土壤理化性质进行分析,测定指标如下:
土壤物理性质:不同海拔土壤机械组成和土壤容重的分析
4. 研究创新点
本研究对西藏雅鲁藏布江中游山坡流动沙地植被恢复过程中的不同海拔土壤理化性质进行分析,为高寒地区不同海拔的沙地植被恢复过程中土壤性质变化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