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一、研究目的及意义
长江中下游地区山地丘陵面积大,历史上长期受人为强度干扰,水土流失造成的土地退化和洪涝灾害严重制约了地方经济、社会的稳定和谐发展。本研究通过对安徽大别山区岳西河流域近30年植被变化和1960-2010年代不同时段降雨径流产沙响应规律的研究,从而得出植被变化对降雨径流产沙响应影响。
研究成果对于理解森林控制水土流失量和过程具有重要基础理论意义,对于林业管理部门制定提升区域森林质量方案、控制水土流失,具有实践指导意义。可以为建设水源涵养林提供基础理论,为流域管理的进行提供便利。在此基础上,不仅可以缓解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安全用水的压力,还能为安徽省大别山区经济社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决策提供理论与实践依据。
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一、国内外研究概况
安徽大别山区为长江下游安徽、江苏、上海等省、市生态屏障和门户。岳西流域植被变化对产流产沙响应有重要影响。目前相关研究多在径流场坡面和集水区尺度开展,在中等流域(100平方公里)尺度开展少见报道。
我国的土壤侵蚀研究始源于1920-1930年之间,虽然研究起步早,但是发展比较缓慢,直到20 世纪50 年代,也就是中国解放以后,土壤侵蚀才有了长足的发展并取得了重要成果。国外土壤学家从19 世纪70 年代就已经开始土壤侵蚀的定量研究。在这之后,经过世界各国科学家们的不断探索与发现,总结了一些关于土壤侵蚀的发生规律以及发展规律。
3. 研究的基本内容与计划
一、研究内容
1、岳西流域近30年植被变化;
2、岳西流域1960-2010年代不同时段降雨径流产沙响应规律;
4. 研究创新点
一、特色与创新
本文的研究有助于进一步合理有效地利用地表径流,其研究对定量监测和科学评价安徽大别山区水土流失与生态环境状况,指导安徽大别山区的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和水文水资源研究,降低洪涝灾害,调整土地利用结构,改善区域生态环境,为安徽省大别山区经济社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决策提供理论与实践依据。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