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新种质种子耐淹性遗传变异研究开题报告

 2023-02-15 10:08:59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大豆作物作为世界重要的粮食作物,由于全球的气候变化而导致的涝害已经严重威胁到了豆类作物的生产。

渍涝灾害在我国发生普遍,以长江流域为例,在长江流域2147万hm 2 耕地中易涝易渍耕地有540万hm 2 ,占25. 15%[1]。

涝害对大豆的生产有着严重的影响,大豆在发芽期、营养生长早期及开花结荚期对涝害比较敏感,特别是播种后的种子和大豆幼苗,由于个体小,田间遭受完全淹水涝害后往往导致严重缺苗,影响大豆生长和产量[2]。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研究目标揭示大豆新在淹水条件下发芽性状变化特点,比较品种间差异,筛选耐涝大豆种质资源,并开展QTL定位。

研究内容1.淹水条件下与正常条件下大豆不同基因型发芽性状表现2.大豆新种质群体芽期耐涝性鉴定,筛选耐涝品种3.大豆新种质群体耐涝性QTL定位分析拟解决的关键问题在实验室中模拟田间发芽期间淹水条件,通过室内水分对大豆种子的胁迫作用,观察大豆相应的生理变化,依据形态变化数据,并通过相关数据分析,为大田生产筛选出一定量耐涝种质资源,提高农业生产质量。

3. 研究的方法与步骤

研究方法参考前人方法进行模拟淹水逆境处理大豆种子。

具体步骤为:精选籽粒完好、大小均匀的种子50粒,称重,在70%的酒精中灭菌10秒,经蒸馏水1次清洗3次淋洗,吸干附着水后放在盛有100 ml蒸馏水的250 ml塑料杯中,人工模拟淹水,3天后测定浸泡溶液电导率,之后并将种子取出包裹在发芽纸内,25℃条件下发芽5天后进行相应的性状调查。

对照组则直接进行发芽实验。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参考文献

特色或创新之处目前作物耐淹性研究主要在水稻、小麦等作物,其中大豆耐涝性研究主要是集中在大豆花期和结荚期,在大豆发芽期对大豆耐涝性品种鉴定还较鲜有。

对于改善由于气候变化而带来生产风险,对大豆耐涝资源的发掘还是十分有意义的。

5. 计划与进度安排

研究计划第一步:大量阅读与课题相关文献,掌握该项目最新研究进展;第二步:完善研究项目的试验方案并确定2022年的实验方案,然后对实验方法进行学习;第三步:开始室内试验(实验);第四步:学习处理数据方法,并处理试验数据;第五步:结合文献开始完成论文写作。

预期进展(1) 2022.52022.6 查阅相关文献、搜集与本试验有关的信息并书写立项书;(2) 2022.6 试验前准备工作以及材料选择;(3) 2022.72022.10 试验进行阶段,材料淹水电导率测定,包种发芽,相关数据测定及部分品种的筛选;(4) 2022.112022.3发芽数据的分析以及部分材料的基因测定和分析;(5) 2022.32022.4书写论文阶段;(6) 2022.5 论文修改及答辩阶段。

已具备的条件、尚缺少的条件和拟解决的途径(包括利用教学实验中心、科研实验室、实习基地、校外其它企事业单位等条件的计划与落实情况)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