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本课题的意义、国内外研究概况、应用前景等(列出主要参考文献)
在我国棉花种植区域[1],特别是长江流域棉区,7、8月份常出现持续高温天气,而棉花此时正处于开花和结铃的高峰期,在持续的高温天气下,出现花药不开裂、不散粉,花粉数量少,花粉活力低等生殖障碍,授粉受精过程受阻,造成棉花雷铃脱落,产量降低。因此,筛选生殖过程耐高温棉花种质资源,培育耐高温品种,是应对高温胁迫、稳定棉花产量的有效措施。反映棉花育性的3个主要指标[2]是可育花粉率、自交结铃率和不孕籽率。可育花粉率直接影响棉花的授粉结实,最终影响棉花的成铃率和产量。因此,选择有效方法检测高温逆境下的花粉活力,有利于耐高温品种的筛选。周期性的热害经常发生[3],筛选耐热种质,选育耐热新品种是解决热害,保证棉花高产的根本措施。而建立快速高效的室内高温鉴定体系,深入研究高温调控机理,明确耐高温有关的关键基因,对培育耐高温品种具有重要意义。
高温对棉花花粉的生活力有何不利影响,以往已有过一些报道,洪继仁[4]利用高温年份测定花粉的萌发率,高温对花粉的影响可涉及至蕾期,barrow是在花粉恒温处理15小时后测定的,并指出30℃对育性无影响,43℃会杀死所有花粉,郑冬官[5]等研究,高温会导致棉花柱头伸长,结铃率降低,铃重减轻,最终影响皮棉产量,这些研究都有助于揭示高温堆棉花的影响。棉花现蕾开花的适宜温度为25-30,高温可引起花器败育,柱头异常高于雄蕊或深埋在雄蕊花药中,都会影响授粉和受精,降低结实率。konkani等[6](研究发现32℃上的温度抑制花粉的萌发。培养温度大于30℃时,花粉萌发率随着温度升高而降低,30℃以上的高温不仅影响花粉粒的萌发率,而且抑制花粉管的伸长。洪继仁等研究发现,连续3d、33℃以上的高温会造成91.7%的长柱头,花粉败粒育。35℃上的高温会造成不同比例的长短柱头[7]。当花粉粒受到10h以上的高温胁迫时,花柱基部的穿孔数为零,10h以上的高温造成花粉活力下降甚至是完全失活。花粉萌发率与温度呈显著负相关,当花粉萌发温度在最适温度以上时,花粉萌发率随温度升高下降。高温对花粉活为的影响不仅存存于棉花中,水稻花期受到高温影响花粉活力也会显著下降,下降最大为处理当天或其后1d[8],且胁迫温度越高、胁迫时间越长,花粉萌发率降低幅度越大。在开花植物中高温对花粉活力的影响较为普遍的现象。高温不仅降低花粉的萌发率,而且影响花药和花粉发育,造成花药的不开裂,花药花粉粒不能够释放。余新隆等[9]研究发现棉花生长遭受连续18d、35℃以上的高温后,花药未开裂达45.49%左右,导致花药不能形成花粉,结实率下降,柱头上原位萌发率下降。铃期35℃以上高温直接影响到开花前7-10天幼蕾内雄蕊的正常生长发育,降低花粉活为和结铃率。王苗苗[10]高温处理棉花植株后发现,40℃/34℃(光照温度40℃/暗周期温度34℃)高温胁迫处理后第7天花粉离体萌发率较30℃/24℃下降65.20%,第14天下降94.94%,第17天离体萌发率为零。高温不仅影响当天开花的花粉活力,而且也会影响到花粉发育早期蕾的发育。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研究的目标、内容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研究目标:研究棉花花粉耐热性及叶绿素荧光特性,在我国棉花种植区域,特别是长江流域棉区,周期性的热害经常发生, 筛选耐热种质,选育耐热新品种是解决热害,保证棉花高产的根本措施。而建立快速高效的室内高温鉴定体系,深入研究高温调控机理,明确耐高温有关的关键基因或作用元件,对培育耐高温品种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本研究通过新疆吐鲁番自然高温条件下的田间耐热性鉴定,初步明确部分种质的抗感高温特性,利用这些材料在不同苗龄期在室内进行不同温度处理,并测定叶绿素荧光特性,进而建立棉花室内耐热性快速鉴定系统。
研究内容:① 探究棉花生殖过程中高温堆棉花萌发率、结铃率、铃重、棉纤维品质级种子品种影响,建立花粉萌发率与产量、品质之间的关系。
3. 研究的方法与步骤
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实验方案及可行性分析
花粉粒培养方法和花粉萌发率分析方法:花粉培养液配制:0.01%丝氨酸(w/v)、0.02%硼酸(w/v)0.01%谷氨酸(w/v)、0.07%硫酸锰(w/v)、0.01%脯氨酸(w/v)、0.01%赖氨酸(w/v)、40%蔗糖(w/v)、0.04%硝酸钙(w/v)、体积质量比配成100ml后4℃保存,使用前放置在室温。50μl培养液滴加于载玻片中央,轻轻拍打花朵使花粉分散于培养液上,数量100-300粒左右。然后在培养皿(直径9cm)底部垫三层滤纸,加10ml无菌水。将载玻片放入培养皿中,保鲜膜封口,保鲜膜扎3个孔,保持培养皿内70%-80%的湿度,之后将培养皿放入培养箱中培养(spx-1000b-2,中国上海)3-4h。
microscope x s-215显微镜(视场:wf10/18,物镜:10/0.25,160)1010下观察,统计10个视野,每个样品统计200粒左右,花粉粒萌发标准为花粉管长度大于或等于花粉粒直径(图2-1 a、b),苯胺蓝染色后利用荧光显微镜(蓝光)观察花粉萌发(图2-1 c、d)。花粉萌发率(%)=萌发花粉粒数/总花粉粒数100%。花粉萌发率下降率=(培养温度xc的花粉萌发率培养温度30℃的花粉萌发率)/培养温度为30c的花粉萌发率100%。 花粉萌发率检测选在高温期。在下午17:00-19:00采摘每个品种相同果节处即将开放的花蕾,带回实验室后室温过夜。第二天上午8:00左右待花蕾自然开放散粉后将花粉培养于26℃、28℃、30℃、32℃、34℃和36℃恒温箱中3-4小时,每个温度三次重复。而后在显微镜下统计不同培养温度下花粉萌发率。南京六合区日最高温数据来源于中国天气网每日发布信息。
4. 参考文献
特色或创新之处
连续3天以上发生高于35C温度,且日最高温持续时间超过2小时可作为棉花产生高温胁迫的标准。性能指数P.I.可作为选择抗高温优良棉花品种的辅助指标。
5. 计划与进度安排
研究计划及预期进展
研究计划:在白天日最高温度35℃以上天气,天黑暗后1小时,在六合试验点选取棉花倒四叶为测量叶,每个品种9个重复,利用植物叶绿素效率分析仪(handy pea,hansatech,英国)分别测定fv/fm(最大光化学速率)、eto/cs(单位面积电子传递的量子产额)、dio/cs(单位面积的热耗散)、pi(abs)(吸收光能为基础的性能指数)等参数
预期进展如下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