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 ”助推初中物理实验可视化开题报告

 2022-04-28 22:18:59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 ”行动的指导意见》由国务院布于2015年07月04日,发文字号为国发〔2015〕40号,主要围绕“互联网 ”进行讲述如何把互联网的创新成果与经济社会各领域深度融合,进一步促进社会发展。

《意见》中针对教育阐述如下: 鼓励互联网企业与社会教育机构根据市场需求开发数字教育资源,提供网络化教育服务。

鼓励学校利用数字教育资源及教育服务平台,逐步探索网络化教育新模式,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促进教育公平。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对初中物理教学可视化教学进行实践分析和思考;利用“互联网 ”丰富多样的教学手段和资源,如概念图教学、双屏放大、仿真实验室的应用、易加互动、微课自学、云痕数据等,提升教育教学中的可视化,加强在教学过程的学生体验,提升教学有效性;探索运用“互联网 ”思维推动教学可视化的有效性行为研究。

将可视化教学运用于基础教育教学中,对社会进步发展具有不可磨灭的作用。

使教学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培养学生科学素养是教学的主要目标。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3. 研究的方法与步骤

研究方法运用可视化教学促进初中生物理创新能力进行实践研究,并结合问卷调查法以及对相关文献的查阅等方法,随后以理论与实践研究相结合的方式,对可视化教学进行论证,收集相关数据,列举典型案例进行分析。本文用到的研究方法包括以下几种:文献研究法:通过查阅各类图书、期刊和互联网,搜集相关的理论依据和研究成果,作为开展实践研究的基础,因为由己有的研究成果可以了解相关内容的研究现状和进展。 问卷调查法:由问卷的形式调查实际教学中存在的相关问题与现状,了解可视化教学实施情况。本研究将进行两次问卷调查,通过两次调查旨在了解目前可视化教学的现状,了解目前教学实践中学生对于可视化教学的认识情况,并且提出可视化教学的理念,调查其可行性。在研究的后期,完成可视化教学的教学实践后,由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对于这种新教学方法的接受程度。 行动研究法:笔者在星海实验中学进行教学实践,在教学实践发现存在的有关问题,并针对问题做进一步的完善与修改。并利用可视化教学案例在公开课上与同行教师进行教学研讨以及易加互动等网络课程视频分析,为实践与研究提供有效的案例和论据; 成果分析法:对实验对象的如微课、课件、软件等各种可视化成果,进行分析研究,了解情况,从中发现问题,掌握思维特点、规律和方法。这种方法,能够了解学生对可视化教学的了解及内化情况。

4. 参考文献

[01] 国务院 . 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 ”行动的指导意见 . 国务院 ,〔2015〕40号:62.[02] 余胜泉 , 王阿习 , “互联网+教育”的变革路径[J] . 电化教育研究 , 2016,10:87.[03] 黎加厚 . 微课的含义与发展[J] .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 2013(4):19-22.[04] 王朋娇 . 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的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研究[D] . 东北师大学位论文 , 2013,04:53.[05] 李芒,蔡旻君,蒋科蔚,王妍莉. 可视化教学设计方法与应用[J] . 电化教育研究 , 2013,03:88.[06] 约翰·哈蒂 . 可见的学习——最大程度地促进学习[X] . 新西兰 , 2009,07:98.[07] 刘会民 . “互联网 ”模式下,区(县)级教研新模式探究 . 中央电教馆 , 2018,05:43-47.[08] 王丹华,杨海文,刘诗焕 . 基于几何画板的数学可视化教学探讨 . 井冈山大学学报, 2011,07:44.[09] 有关可视化教学内容设计研究(张维忠,2010):36.[10]胡乐乐.论“互联网 ”给我国教育带来的机遇与挑战[J].现代教育技术,2015,(12):26-32.[11]吴迪.基于“互联网 ”背景下计算机技术应用模式分析[J].通讯世界,2019, (1):79-80.[12]张忠华,周萍.“互联网 ”背景下的教育变革[J].教育学术月刊,2015, (12):1.[13]朱红艳.“互联网 ”背景下的教育信息化探索[J].信息技术与教学,2019,(8):142.[14] 赵艳萍.互联网 教育理念与模式研究[J].中国新通信,2018, (20):185.[15]陈燕燕.《可视化教学资源设计与制作案例精粹—从幻灯演示到增强现实(微课版)》[M]. 清华大学出版社,2017,(13):35.[16]魏宏聚,杨润勇.《中小学教师教学技能研训》[M]. 教育科学出版社,2013 :17.[17]赵希斌.《魅力课堂:高效与有趣的教学》[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215.[18]王竹立,《碎片与重构——互联网思维重塑大教育》[M]. 电子工业出版社,2015:19.[19] 可视化教学过程设计研究(曹晓明,2009):49.

[20] 教学决策可视化研究(叶妙玲,2009):42-46.

5. 计划与进度安排

第七学期:

2022年11月20日:收集资料有关论文主题的有关信息以及资料

2022-2022第二学期: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