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学》课程思政的学习感悟与探索开题报告

 2022-04-18 22:15:38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课程思政主要形式是将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包括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知识、价值理念以及精神追求等融入到各门课程中去,潜移默化地对学生的思想意识、行为举止产生影响。“课程思政”是一种新的教学理念,即“课程承载思政”与“思政寓于课程”,对师生是一个很好的“价值引领”的引导过程,是一个很好的“立德树人”的教育工程,是一个“三全育人”的推动过程。“思政元素”挖掘是一个系统工程,各门课程要守好各自一段渠。作为我们党的教育方针和我国各级各类学校的共同使命,能不能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源源不断培养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能不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凝聚人才、培育人才、输送人才,是衡量一所学校教育水平最为重要的指标。世界一流大学都是在服务自己国家的发展中成长起来的,“只要我们在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上有作为、有成效,我们的大学就能在世界上有地位、有话语权”。

力学是物理专业的第一门学科基础必修课,也是后续理论物理课程的基础课程。在本课程中系统学习了牛顿力学、刚体力学及流体静力学、振动和波动等相关物理问题。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掌握力学问题中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并锻炼分析和解决牛顿力学、刚体力学及流体静力学、振动和波动的能力。此外,应当掌握力学发展史上某些重大发现和发明过程中的物理思想和实验方法。

基于专业课程思政教育已成为课程改革重要内容的事实,分析了力学课程特点。作为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需要以不同的理解方式进行学习。在分析力学课程特点的基础上,深挖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形成具有该课程特点的思政案例,通过发挥课程蕴含的丰富思政元素的作用,培养学生高尚的行为品格和道德情操。实践证明,课程思政不仅能提高力学专业知识的教学效果,同时能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达到思政育人的目的。

本课题一方面对《力学》课程中的思政内容进行归纳总结,另一方面从学生角度出发探索适合力学课程的“课程思政”新途径。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主要研究内容:

(1).选题背、意义和研究现状

1.选题背景

2.选题意义

3.选题的研究现状

(1).了解课程思政的内容与意义。

1.课程思政的背景

2.课程思政的内容

3.课程思政的意义

(2).对《力学》课程中的思政内容进行归纳总结。

1.力学课程特点

2.分析力学课程中的思政内容

3.归纳总结

(3).从学生角度出发探索适合力学课程的“课程思政”新途径。

(4).总结

预期目标:

(1).了解课程思政的内容与意义。

(2).课程思政在力学专业知识教学的效果

(3).阅读相关资料,对《力学》课程中的思政内容进行归纳总结。

(4).总结研究过程中的一般结论,分析研究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5).通过文献检索收集相关数据,从学生角度出发探索适合力学课程的“课程思政”新途径。

(6).不断完善论文的撰写,完成论文。

3. 研究的方法与步骤

研究方法:首先了解课程思政的内容与意义。查阅文献,对《力学》课程中的思政内容进行归纳总结。从学生角度出发探索适合力学课程的“课程思政”新途径。

步骤:

1.查阅相关文献

(1).翻译阅读典型的外文文献

(2).分析筛选对本课题有价值的文献资料

2.了解课程思政的内容与意义

3.了解《力学》课程中的思政内容

(1).对《力学》课程中的思政内容进行归纳总结。

(2).从学生角度出发探索适合力学课程的“课程思政”新途径。

4.通过文献检索收集相关资料

5.总结研究过程,整理相关结论,完善论文。

4. 参考文献

[1]马佩,陈辉,常敏.课程思政融入工科专业课程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20(6):165-166.

[2]戴晔,白丽华,张萌颖.课程思政在大学物理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J].大学教育,2019(8):84-86.

[3]万力“. 课程思政”研究的三重逻辑综述[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19(4):36-41..

[4]漆安慎,杜婵英.力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5]路峻岭,顾晨,秦联华,等.关于多个节拍器自锁同步实验的探究[J].大学物理,2018(9):25-29.

[6]金山,吕建锋.平行摆放的节拍器相互耦合的动力学机制[J].大学物理,2018(8):47-53.

[7]杨落银,马丽,杨安琪.双一流高校管理中内部审计作用定位和功能发挥———学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讲话体会[J].教育教学论坛,2017,36(9):16-17

[8]习近平.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

[9]初文华,张健,李玉伟.理工科专业基础课程中的思政教育探索———以《水力学与泵》课程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18,(30):32-33.

[10]王光彦.充分发挥高校各门课程思想政治教育功能[J].中国大学教学,2017,(10):4-7

[11]王珂晟,薛春芳.工程力学课程育人功能的发掘与探索[J].力学与实践,2010,32(1):82-84

[12]汤可可,王华宁.以创新能力培养为导向的理论力学教学体系探索力学与实践[J].力学与实践,39(1):68-71

[13]王青建,董晓丽.数学史的教育价值[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42(1):25-30

[14]隋允康,宇慧平,杜家政.材料力学———杆系变形的发现[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4.

5. 计划与进度安排

第1周,2022年3月1日-3月5日:动员与交流。毕业论文工作动员,组织指导老师和青年教师进行交流、培训。下发毕业论文任务书。指导教师完成在系统中毕业论文任务书的下发,系主任审核任务书。指导教师向学生讲授所选论题的状况和要求。

1—2周,2022年3月1日-3月12日:学生完成开题报告。学生提交开题报告等材料(开题报告、外文翻译等),指导教师审核开题报告等材料。

3—14周,2022年3月15日-6月4日:毕业论文写作。学生按开题报告撰写论文。

8—9周,2022年4月19日-4月30日:中期检查。学生汇报课题进展情况,回答教师提问。各系进行自查,并配合教务处论文中期检查。

11-12周,2022年5月10日-5月21日:完成论文初稿。指导教师批阅论文初稿,提出修改意见。

13—14周,2022年5月24日6月4日:论文定稿。经指导老师批阅,达到质量要求后定稿。

14-15周,2022年5月31日-6月11日:毕业论文评阅。指导教师写出评语,给出成绩等第;评阅教师评阅。

15-16周,2022年6月7日-6月18日:论文答辩与评分。学生答辩,答辩委员会提出终审意见,确定成绩,填写评议书。

16-17周,2022年6月14日-6月25日:结束工作。整理材料,做好总结,上报教务处。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