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1.研究背景:
无衍射激光束及其相关理论是近年来光学研究领域重要的课题之一,其中airy激光束是近两年来备受关注的新型无衍射激光束之一。在30多年前,基于量子力学中的薛定谔方程,berry和balazs在理论上提出了无衍射的airy波包解。在近几十年来,在理论上对于二维和三维领域的无衍射波,无数的科研工作者已经进行了非常多的研究,特别是在光学以及原子物理领域。在实验方面,最为人所知的是由j.dumin等人提出的二维无衍射的bessel光束,到现在为止,基于bessel光束,无数的科研工作者已经有了非常多的理论结果和实验研究,并且由此为其它的无衍射波的发现作了铺垫,由于这些无衍射的波包解都是包括无穷能量的理想解,这体现处了其无衍射的本质。这类无衍射的光束虽然可以通过限制空间和能量的方法来进行研究,但是因此也会使这些原本无衍射的光束在传播过程中产生了衍射,如果在光路中光阑尺寸远超过光场空间尺寸时,那样光场的衍射效就会被大大的减小,因此这些光束几乎就可以看成是无衍射的光束,方便进行科学研究。在2007年的时候,g.a.siviloglou等发现有限能量的airy波包也是薛定谔方程的解,并且成功地在实验上产生了有限能量的airy光束。airy光束这一新型无衍射光束替换传统的高斯光束,解决激光在传播过程中的衍射效应,从而实现激光在自由空间的远距离传播。
2.研究目的及意义: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研究内容
(1)了解非线性介质中光束传输特性研究的概况与发展。了解airy光束近年来的发展背景,并且了解airy光束近年来的研究现状以及主要产生方法。
(2)了解airy光束的基本理论,通过前人实验结果了解如何去研究无衍射airy光束在非局域介质中的传输特性,通过对研究装置与airy光束的理论分析,分析总结无衍射airy光束在非局域非线性介质中的传输特性。
3. 研究的方法与步骤
(1)通过阅读相关文献,了解airy光束研究的概况与发展历史,确定研究方向和研究内容;
(2)查找文献,了解前人研究、验证airy光束时所进行的实验,并了解无衍射airy光束产生的实验原理。复习激光原理和光学原理的知识。并学习数值模拟所需的基本技能,为之后的实验打下基础;
(3)了解无衍射airy光束在非局域非线性介质中传输特性的研究实验原理,通过数值进行模拟仿真;总结分析近年来发展的探究非线性介质中光束传输特性的实验方法,分析airy光束的传输特性;
4. 参考文献
1.w. krolikowski, o. bang, n. i. nikolov, d. neshev, j. wyller, j. j. rasmussen and d. edmundson, modulational instability, solitons and beam propagation in spatially nonlocal nonlinear media[j], j. opt. b: quantum semiclass. opt. 6, s288-s294 (2004).
2.a. i. yakimenko, v. m. lashkin, o. o. prikhodko, dynamics of two-dimensional coherent structures in nonlocal nonlinear media, phys. rev. e 73, 066605 (2006).
3.d. deng, x. zhao, q. guo, and s. lan, hermite–gaussian breathers and solitons in strongly nonlocal nonlinear media[j], j. opt. soc. am. b, 24, 2537-2544 (2007).
5. 计划与进度安排
1. 第七学期第18周,学生与指导老师见面,根据指导老师的建议查阅文献资料;
2. 第1周(3月1日-3月5日)开学后,指导教师下达任务书;
3. 第1-2周(3月1日-3月12日)开学后,指导教师向学生讲授所选论题的状况和要求等;学生向指导老师汇报调研情况,并完成开题报告;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