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文献综述)
研究性学习是近年来国际教育改革所提倡的学习理念和学习模式,其理论提出至今仅有几十年,却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它是建立在人类长期教育实践和教育思想不断积累、发展的基础之上的。
根据教育部《关于做好2020年强基计划报名考生综合素质评价材料报送工作的通知》要求,江苏省教育厅制定了江苏省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表(试行)。这份文件将研究性学习作为单独填写内容列入表格,说明不论是江苏省教育厅还是高校招生,研究性学习都是证明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重要内容。
研究性学习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研究过程要求综合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有利于学生将所学知识加以整合,学以致用;有利于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对于兴趣和个性的培养至关重要;有利于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科学态度;有利于促进学生学会合作、学会交流、学会倾听、学会批判和反思,引导学生自主获得知识或信息,对于学生学会学习、终身学习以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具有重要意义。
2. 研究的基本内容和问题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是在数学课堂中渗透研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是一种以学生为主的学习模式。在教师的辅助下,由学生策划、执行及自我评估的学习方法。它是一种跨学科的学习技巧。学生透过研习一个特定的专题的同时,运用现有的知识和技巧来重新综合,并透过进行一些特定的活动,使学生能自主地建构知识,继而学会这个新的题目,而达至学会学习的目的,并培养学生的自学精神。由于高中生面临着巨大的学业压力,很难通过课程专题的形式进行研究性学习,在本课题中主要研究在有限的数学课堂上如何进行研究性学习的渗透,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可以为高中部分课程提供进行研究性学习的思路,为推动研究性学习的进程贡献微薄之力。
3. 研究的方法与方案
1.文献研究法,通过对过往的书籍著作、期刊文章的研究来获得有效信息,从而正确全面的了解本课题相关内容。
2.个案研究法,通过对已有的实例进行研究,并加入自己的理解叙述,定向的提出问题,揭示其中的弊端,发现其优点,总结介绍其中的经验。
3.经验总结法,通过对过往已有的经验进行总结,使其系统化、理论化。
4. 研究创新点
[1]张楚廷,数学文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2]郑毓信,数学教育哲学[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1.[3]郑毓信,王宪昌,蔡仲,数学文化学[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1.[4]高焕祥,人文教育-理念与实践[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5]雷玲,好课是这样炼成的-品读名师经典课堂[m].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6]张奠宙,数学文化[m],文汇读书周报,2004.11.05.
[7]张维忠,数学文化与数学课程[m].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8]葛灵光,让人性之花绽放数学课堂[m]. 2005.10.[9]魏书生,为师从教不可不听的讲演[m].南京-河海大学出版社,2005.05.
[10]何棋,恰当选题进行数学研究性学习[j].北京教育,2002.
5. 研究计划与进展
1、2020年12月20日 — 12月30日,老师向学生布置论文工作要求,查阅文献;2、2021年3月1日 — 3月5日,下达任务书;3、3月1日— 3月12日,完成开题报告,开题报告应按学校规定要求填写;4、3月13日 — 6月4日,学生按开题报告撰写论文;5、4月19日 — 4月30日,中期检查;6、5月10日 — 5月21日,完成论文的初稿,教师评阅论文;7、5月24日 — 6月4日,毕业论文定稿打印;8、6月5日 — 6月11日,参加论文答辩。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