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流域面平均雨量(面雨量)是防汛部门在洪水预报与水库调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参数。 流域上游降暴雨产生的洪峰很快就会从河流上游传递到中下游, 给抗洪抢险带来难度。 难以在较短的时间内集中大量的人力、 物力。 因此开展流域面雨量的预报有助于提高防汛、抗洪决策服务水平。 每年长江防汛任务十分繁重,准确的流域面雨量预报, 可为长江防汛抗洪及流域水库调度、大型水库建设等提供可靠的气象决策依据,最大限度地减少暴雨、洪涝等自然灾害所带来的损失。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生活节奏的加快,雨量的预报对人们的生活、农业的耕作等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但是雨量的预测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情。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预报方法对于提高气象服务水平,增强防灾减灾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广受世界各国关注。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主要研究内容:
(1)对气象部门提供的大量数据(预报数据和实测数据 ),怎样进行合理、有效地分析,进而建立数学模型,来评价两种 6小时雨量预报方法的准确性:(2)气象部门将 6小时降雨量分为 6等:0.1~2.5毫米为小雨,2.6~ 6毫米为中雨,6.1~ 12 毫米为大雨 ,12.1~ 25毫米为暴雨,25.1~ 60毫米为大暴雨,大于 60. 1毫米为特大暴雨。
预期目标:
3. 研究的方法与步骤
研究方法:
文献研究法,比较研究法,个案分析法。
首先利用欧氏距离,找出与观测站点距离最近的预报点,然后将它们对应的雨量进行误差分析,最后统计这些误差分时段得出各时段方差,进而精地评价雨量预报方法。全面分析直接将实测雨量对应的预报雨量数据,结合不同的误差造成公众感受(反感度)的不同,将反感度分为7个等级。再分时段统计出所有等级反感度的平均值,综合方差和反感度2个因素,进而评价雨量预报方法。
4. 参考文献
[1]王沫然.matlab与科学计算,第二版[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3
[2]姜启源等.数学模型[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3]李火林等.数学模型及方法[m].江西高校出版社,1997
5. 计划与进度安排
2—3周(2022年3月1日-3月12日)完成开题报告,并由指导老师审定。
4—13周(2022年3月13日-5月21日)毕业论文写作,按开题报告撰写论文。
9—10周(2022年4月17日-4月30日)汇报课题进展情况,回答教师提问。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