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所选题目是:高校课堂教学吸引力与学生使用手机关系的实证研究。选题理由是:一方面,#8220;低头族#8221;即偏好使用手机者在高校的课堂中比比皆是,2014年新京报等媒体的多次报道也更加说明该问题成为中国高校课堂的一大#8220;亮点#8221;问题。因此这一群体性现象引起笔者的研究兴趣。另一方面,笔者在高校学习中亲身感受到课堂使用手机的各种影响,对#8220;学#8221;与#8220;教#8221;基本呈现弊大于利的关系,但同时发现二者并不是不能调和的矛盾。同时这一选题是有一定现实意义的,笔者希望除了通过调查问卷针对学生群体进行研究外,还能在研究中加入对老师的采访调查,既丰富了研究课题,又能通过桥梁作用,弥补师生双方信息不对称的空白,力求提供提高课堂效率的路径,为我校的课堂发展提供建议,弥补该层面实证研究的空白。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研究内容:
1、从博弈论视角,结合科斯社会成本理论,探究高校课堂教学吸引力和学生上课使用手机间的关系与关系强度。揭示该现象存在的内在机制
2、探究改变这一现象的方案。拟定对我校大三全年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对我校老师进行半结构式访谈,汇总双方对于教与学两方面的建议,并按内容分析方法归总后制作一个评价量表与评价模型。初步评估改进方案的可行性。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笔者在文献查阅中发现,近两年探究学生课堂使用手机的问题有以下一些提点:一、均通过实证研究,通过数据证明了大学生课堂使用手机情况的存在。二、两年中有23篇文献与该主题相关,但从学生对手机依赖性入手证明课堂玩手机存在危害的这一事实近占2/3,但缺少对这一现象背后产生机制的深入探究。三、仅停留在对学生因素的探究,从师生双角度提出推荐性建议;而笔者在前期预先访问的10名同学中发现,课堂吸引力与学生使用手机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联,并且也认为课堂吸引力的提升能提高学生听课效率。四、该主题的立论角度单一,而笔者试图以博弈论与科斯社会成本理论作为立论基础,进行探究。另外,国外对于该现象的呈现文件存在盲区。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1、明确研究目的。搜集文献与整合
2、问卷设计
3、抽样调查与半结构性访谈
5. 参考文献
[1] 杨云,张倩,刘贺,卜相冉. 刘莹课堂使用手机情况的调查与分析 [j]. 教育观察;2014年第三卷7期.
[2] 方家胜. 大学生课堂使用手机问题调查与引导路径--以南京某高校为例 [j]. 北京城市学院报;2014年(3).
[3] 刘芳. 大学生手机依赖对课堂教学的不良影响及应对 [j]. 河黑学刊;2014年(1).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