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总字数:5082字
1. 研究目的与意义(文献综述)
1.1背景及意义
道路交通的发展和进步给人类带来无数的生活便利、经济效益以及社会的繁荣,但同时交通事故的经常性发生也给人类带来很大的灾难,随着经济的繁荣,交通事故愈发频繁,已经被誉为当今社会的一大公害。
现在大量交通事故的产生,一般都是由于驾驶者的不确定性所造成的,如超速行驶、违规变道、不守交规、疲劳驾驶、驾驶分心。无人驾驶汽车的实现就是不需要驾驶者参与驾驶行为,而且汽车本身会具备一整套的交通运行规则,这样人为突发因素会被降到极低,同时交通事故以及次生事故会大幅下降,带来极大的交通安全效率,社会交通运营的安全成本也会大幅降低。
2. 研究的基本内容与方案
2.研究(设计)的基本内容、目标、拟采用的技术方案及措施 2.1研究的主要内容及目标 (1)掌握目标车辆悬架的工况及主要零件的受力情况; (2)完成悬架的结构设计及三维建模; (3)完成危险工况的结构分析; (4)分析计算结果。 2.2拟采用的技术方案和措施 (1)通过查阅相关专业书籍,学习悬架的结构、类型和工况,对悬架有一个大体上的了解,对其受力情况、工作要求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2)通过互联网学习视频或到图书馆查阅相关书籍等方式,认真学习Creo软件的基本操作,熟悉Creo的基本界面,学会建模和仿真优化; (3)初步设计出目标车辆悬架的结构,运用Creo对设计出的悬架建模,通过模拟计算对曲轴设计进行最初验证和结构分析。在得到目标车辆施加在悬架上的载荷情况后,设定好边界条件,继续利用Creo的模拟计算进行静力学和动力学分析; (4)分析计算结果和优化设计; |
3. 研究计划与安排
周次(时间) | 工作内容 |
预备周(2019.12.26-2020.1.10) | 确定指导教师人选,对未选好导师的学生进行调剂分配。确定选题志愿、校内搜集资料、消化资料 |
第1周(2020.2.24-2020.2.29) | 学生提交文献检索摘要 |
第2-3周(3.1-3.14) | 赴校外实习、搜集设计资料,并提交实习日记、实习报告 |
第4-5周(3.16-3.29) | 撰写开题报告。并完成网上提交开题报告。整理论文提纲、设计概要 |
第6周(3.30-4.5) | 进行外文翻译,并提交外文翻译译文。 |
第7周(4.6-4.12) | 设计类,下 达绘图任务,开始绘图。研究类,制定试验方案或下达编程任务,开始试验及编程 |
第8周(4.13-4.19) | 继续完成绘图、试验或编程任务;撰写毕业设计说明书(设计类)或论文(研究类) |
第9-11周(4.20-5.10) | 完成绘图、试验或编程;完善毕业设计说明书、毕业论文; |
第12周(5.11-5.17) | 网上提交毕业设计说明书、毕业论文、绘图等附件材料;提交答辩申请 |
第13-14周(5.18-5.31) | 教师审阅毕业设计说明书(设计类)或论文(研究类)和(图纸),审查确定学生答辩资格并予以公示 |
第15周(6.1-6.7) | 根据评阅意见修改毕业设计说明书、毕业论文,并网上提交;准备答辩PPT |
第16周(6.8-6.11) | 毕业设计答辩 |
4. 参考文献(12篇以上)
[1] 饶剑. 基于ADAMS的悬架系统动力学仿真分析与优化设计[D]. 湖北,武汉理工大学,2005. [2] 黄旭其,钟守炎,左远志,李熙亚. 基于CATIA参数化的汽车悬架设计技术[J]. 机电产品开发与创新,2007. [3] 曹正林,韩超,林业,李赫. 商用车整车虚拟台架仿真技术研究[J]. 设计开发,2016. [4] 易佳,熊光耀,李骏. 汽车悬架检测的建模与仿真分析[J]. 技术论坛,2015. [5] 许吉禅,牛礼民,刘超,徐永兴. 基于Carsim的半主动悬架建模与仿真技术[C]. 机电工程,2013(05). [6] 杨年炯. 计算机仿真技术应用于《汽车理论》教学的探讨———以空气悬架性能分析为例[J]. 装备制造技术,2012(09). [7] 李建林. 基于仿真技术的空气悬架四连杆导向机构设计[D]. 湖南:湖南大学,2012. [8] 来飞,胡博. 汽车主动悬架技术的研究现状[C]. 南京理工大学报,2019.第40卷 第4期 [9] 周亚倬. 汽车电控液压式主动悬架系统分析[J]. 内燃机与配件,2019,23 [10] 付涛,王大镇,弓清忠,祁丽. 车辆主动悬架优化设计与仿真分析[J].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16,52(6). [11] 吴文文. 汽车主动悬架系统及其控制方法[J]. 工业技术,2017. [12] 孟源. 汽车主动悬架系统的控制技术探析[J]. 内燃机技术,2020. [13] 王龙,谭玉婷. 基于MATLAB仿真的电动汽车主动悬架研究[C]. 湖北工程学院学报,2018 [14] 支龙. 汽车主动悬架智能控制策略研究[D]. 湖北:华中科技大学,2011. [15]Yu Bin、Wang Zhice、Zhu Dayou、Wang Guoye、Xu Dongxin、Zhao Jie.Optimization and testing of suspension system ofelectric mini off-road vehicles[J]. 2019 Science progress. [16] HaopingWang,Yeqing Lu,Yang Tian,Nicolai Christov. Fuzzyslidingmodebasedactivedisturbancerejectioncontrolfor activesuspension system [J].ChinaJournal of Highway and Transport . 2020 Proceedings of the Institutionof Mechanical Engineers, [17]Mohd Avesh、Rajeev Srivastava. Passenger CarActive Suspension System Model for Better Dynamic Characteristics[J].National Academy Science Letters, 2020 |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