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处理温度对木材结晶区影响的研究开题报告

 2021-08-09 01:08:09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木材热处理是近年来研究较为集中的一种木材物理处理方法,我们要对木材热处理原理、工艺和处理材材性有一个较为全面的认识。木材结晶区的变化影响到木材多个物理力学性能,理解木材结晶区的结构组成及其对材性的影响。

本次论文研究木材热处理对试样结晶度的影响,为热处理材材性的变化寻找理论依据,结晶度的试测主要通过x光衍射法,论文的试验主要包括两个部分,首先是对木材试样的热处理,分析的重点在于总结结晶度随处理温度的变化而变化的规律,并寻找结晶度的变化与热处理材材性之前可能存在的关联。

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芬兰对超高温热处理木材的研究开始较早,经过十几年的发展,生产技术已经比较成熟。处理过程分为3个步骤:1)升温过程,包括预热、高温干燥及再升温阶段;2)热处理阶段;3)冷却及平衡阶段。

法国的木材超高温热处理,其研究初衷是为了改进木材在不同气候条件的尺寸稳定性,通过超高温热处理,致使木材的吸湿性发生改变。处理过程是在充满氮气的特殊处理室中进行,要求室内含氧量低于2%,含水率12%左右的木材被缓慢加热到210~240℃进行处理。

德国和加拿大的木材热处理是在热油(植物原油,如油菜籽、亚麻籽、葵花籽油等)中进行的,使木材在处理过程中与氧气充分隔离,且热传递效率高。研究结果显示,在处理温度为220℃时,可获得较好的耐久性和最小的吸油量。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3. 研究的基本内容与计划

本次论文研究木材热处理对试样结晶度的影响,为热处理材材性的变化寻找理论依据,结晶度的试测主要通过x光衍射法,因此在试验前需对x光衍射法测量结晶度的原理与方法进行预习。

论文的试验主要包括两个部分,首先是对木材试样的热处理,试材初步选定为樟子松和柞木,处理温度为160,180,200和220四个温度水平。热处理之后对试样进行结晶度测试。

4. 研究创新点

在炭化到220℃的时候木材的抗压抗弯程度以及木材的稳定性有着明显的提高,说明了高温炭化处理的优点。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