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文献综述)
过去10年中,国家电网不断完善坚强智能电网的建设,以特高压为骨干网架、各级电网协调发展的实施架构,成功解决了我国电产和耗能地域分布不均的局面。
在此发展基础上,我国建设“三型两网、世界一流”的能源互联网战略路径已逐步清晰。
国家电网公司在2019年3月工作会议上正式提出泛在电力物联网,目标是将接棒坚强智能电网,充分应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边缘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打造状态全面感知、信息高效处理、应用便捷灵活的需求侧智能电网,贯彻国家电网构建具备“能源流、业务流、数据流”三流合一的世界一流能源互联网战略部署。
2. 研究的基本内容与方案
中低压配电网统一数据采集与监控系统涵盖电力、通信、采集管理、平台设计、系统接口等多项专业技术领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系统总体架构可分为设备现场层、数据传输层、统一采集与监控平台层以及高级应用层4个层次。设备现场层主要包括变电站远程终端设备(RTU)、开闭所数据终端设备(DTU)、馈线终端设 备(FTU)、配电台区配变远
程终端(TTU)、用 户 等 设 备 采 集 终 端;数 据 传 输 层主要包括光纤专网、电力线载波、无线专网、无线公网等通信和传输网络;统一数据采集与监控平台层包括实时/历史数据库、应用服务器、通信接口服务器、智能配电台区管理与监控功能模块、用户用电信息管理与监控功能模块等软硬件设备;高级应用层主要 包 括 供 电 企 业 已 有 或 新 建 的 地 理 信 息 系 统(GIS)、生 产 管 理 系 统(PMS)、营 销 管 理 信 息 系 统(MIS)和其他高级应用系统。如图1所示。
设备采集终端全面采集变电站、开闭所、馈线、配电台区运行和状态信息以及用户用电信息,按照通信协议经数据通信和传输网络系统,送至实时数据采集模块的实时/历史数据库中进行统一管理,根据需求将实时/历史数据经数据接口服务模块为各相关高级应用系统提供综合数据支撑,实现对变电站、开闭所、馈线、配电台区和用户运行状况的实时分析、监控和管理。 1.2 系统部署方案中低压配电网统一数据采集与监控系统总体部署方案如图2所示。系统总体部署在安全Ⅲ区,通过双向安全隔离与位于安全Ⅰ区的自动化系统及其镜像服务器实现数据交换。系统主要组成部分包括数据库服务器、应用服务器、通信前置机、灾备服务器、数据库维护站等,为了保证系统运行的可靠性,数据库服务器、通信前置机等进行冗余配置;数据分发机主要用于前置机管理,实现负载均衡。3. 研究计划与安排
第1周 了解研究目前国内外泛在物联网技术的发展方向和发展内容,研究配电网智能化发展的方向,撰写并完成开题报告,无错字、别字,格式规范;
第2周 修改、完善开题报告,进行开题答辩.
第3周 撰写毕业设计论文目录,需要获得指导老师认可;
4. 参考文献(12篇以上)
[1] 陈树勇, 宋书芳, 李兰欣, et al. 智能电网技术综述[j]. 电网技术, 2009, 33(8):1-7.
[2] 张东霞, 苗新, 刘丽平, et al. 智能电网大数据技术发展研究[j].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015(1):2-12.
[3] 王德文, 宋亚奇, 朱永利. 基于云计算的智能电网信息平台[j]. 电力系统自动化, 2010, 34(22):7-12.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