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总字数:2115字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根据我国人均可利用耕地极少,土地资源面临巨大压力的现状,开展土地整理,实现土地资源的高效利用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下的必然选择。已有的土地整理的模型很多,根据不同的地区特点应当采用与之相应的整理模型,在地形较简单的平原地区,土地整理项目很容易开展,但是在一些地形较复杂的山区丘陵,根本无法获取对项目区的直观认识,也就无法作出相应的优化决策。所以,在现有的研究基础上,结合土地整理的基本要求,采用摄影测量的技术,方便、高效、精准的获取土地平整数据,并提出优化模型,可以大大提高土地整理项目的实施效率。
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1)国内土地整理研究现状
土地整理一词最早在我国出现是在20世纪初,我国现行的法律文件和土地科学中称之为土地开发整理,我国台湾地区将土地开发整理称作土地重划,其目的在于改进土地利用环境和增强土地利用功效,主要内容包括调整地块的高低、大小、形状和分布状况,改善交通、水利和其他环境条件,划定各区土地范围.在具体操作上分为市地重划和农地重划.虽说古代就有模式类似的土地整理方法,但是真正的现代意义上的土地整理系统研究是远远落后于海外的.
我国现代意义上的土地整理一般以1998年国家在国土资源部成立了土地整理中心为标志.1999年2月国土资源部本着探索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建设和管理经验,树立典型、引导和推进全国土地开发整理工作的目的,设立了20个国家土地开发整理示范区,经过2年多的建设,示范区项目已经全部建成竣工并验收.经过认真筹备,2001年9月首批国家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正式启动,正式推动了各级土地整理工作的开展.我国二十多年来的土地开发整理工作经历了从社会自发到政府自觉、从分散到集中、从小范围到大规模、从目标单一到具有综合目标的发展历程.土地整理作为补充耕地、实现耕地占补平衡、改善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提高土地生产能力的重要途径,己逐步被社会所认识的同时,在实践其内涵中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主要表现为:(1)过分重视耕地数量增加,对于土地质量方面的指标体系和衡量标准研究不足;(2)规划统筹乏力,信息化程度和技术方法不断进步,但规划、设计与新农村建设内容联系不够;(3)投资渠道不畅,缺乏市场参与.对此,2009年和2010年国家分别出台了《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和《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中发[20101号)文件,将土地整理开发与解决三农问题紧密地建设起来,开始认识到土地整理开发不再是单一完善农村基础设施配套问题,而是要系统解决三农问题,调整生产关系,提高生产力,指导土地整理向土地综合整治升华.
3. 研究的基本内容与计划
研究内容:
1.土地整理、土地平整的相关知识。
2.土地平整数据取得的一般方法。
4. 研究创新点
在现有的研究基础上,提出通过近景摄影测量的技术方法获取土地整理所需的DEM数据,可以方便高效的获取土地整理项目所需的数据,尤其是在一些地形较复杂的地区,传统的测量设备难以进行实地操作,而采用近景摄影测量技术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些问题。同时提出新的土地整理优化方案,配合通过近景摄影测量技术所获取的DEM数据为土地整理项目提供最优的解决方案!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