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研究的背景
光电测距是一门利用光和电子技术测量距离的大地测量技术。它开始出现于20世纪40年代末期,当时称之为光波测距,核心是利用光波测量距离。50年代出现了真正用于测量领域的光电测距仪nasm-2,它曾以惊人的效率和精度直接测量三角网边的长度,使传统的耶德林距离丈量法在生产实践上产生了动摇。60年代以来,光电测距的发展日新月异。从仪器的体积重量、应用范围、测量精度、仪器的消耗、测量速度等方面都出现早期测距仪无法比拟的优点。
标准基线是指建立在野外的国家大地测量长度计量标准,属于国家线纹量值传递系统中的一等标准量具。建设标准基线场,可以保证测绘工作对测距仪器的鉴定和精度标定,统一全国乃至国际大地测量尺度。鉴于标准基线在大地测量中的重要性,世界各国相继建立了本国的标准基线,如芬兰的 nsb 标准基线、德国的 munich 标准基线等。其中 nsb 标准基线是由 fgi(芬兰大地测量研究所)于 1993 年建立的标准基线。通过对该基线进行的多次光干涉重复测量。结果证明该基线是非常稳定的,被世界各国公认为精度最高、最稳定的一条“标准基线”。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主要研究内容
通过高精度电磁波测距仪对苏州上方山标准基线的重复测量,来研究其稳定性。首先设计不同时段和观测频次,对标准基线进行重复测量,获得观测时间序列数据;然后,研究其测量观测值受野外观测的条件对测量值可靠性影响。例如,温度、气压、大气折光,以及观测时间和仪器对中、整平等野外多路径噪声因素对观测值可靠性的影响。最后通过实验研究分析,得出电磁波测距仪观测值受野外多路径噪声对其稳定性影响置信度分析,给出其野外多路径噪声的相关性,提出相应的抗噪解决方案、方法,以及通过对基线的时间序列观测数据的分析和研究得出最可靠值。由实验数据,计算电磁波测距仪加、乘常数观测值,以及野外多路径噪声的影响,对基线最靠值进行计算,获得基线21段标准长度。
围绕上述研究目标,论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研究:
3. 研究的方法与步骤
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通过对所搜集的相关文献了解光电测距仪的操作规范,注意事项和测距原理;熟悉掌握数据采集所应用的技术方法——光电测距仪的六段法和比较法。从而全面地,正确地了解掌握所要研究的问题。
(2)数据采集:通过设计不同时段和观测频次,对基线进行重复测量,获得观测时间序列数据,同时,研究其测量观测值受野外观测的条件对测量值可靠性影响,例如,温度、气压、大气折光,以及观测时间和仪器对中、整平等野外多路径噪声因素对观测值可靠性的影响。
4. 参考文献
[1] 孔祥元等著. 大地测量学基础 . 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0
[2] 孔祥元等著. 控制测量学(上、下册) . 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0
[3] 国家标准 gb/t 16818-2008 《中、短程光电测距规范》,2008
5. 计划与进度安排
第一阶段(前期研究阶段)2022年3月14日至2022年3月27日(二周)
搜集相关文献资料,参考资料。在此阶段通过对苏州上方山标准基线场进行实地查看,了解测区概况。掌握光电测距仪测量的操作流程和注意事项,熟悉高精度电磁波测距仪加常数、乘常数野外六段法和比较法测定方法,以及对标准基线长度测量的方法。阅读相关书籍、参考资料。
完成开题报告,开题报告具有以下5个方面的内容: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