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商圈分析就是经营者对影响商圈的人口结构、生活习惯、产业结构、交通状况、城市规划、商业氛围等因素进行实地调查和分析,为选择店址、制定和调整经营策略提供依据。通过商圈分析可以了解商圈范围内的顾客及竞争情况,以及有可能影响销售的其他因素,从而预测商店的未来市场潜力。为调查人口数据特征,长久以来人们通过对各种方式的调查来得出人口数据,根据一些出租车来往的交易信息,微博等社交网站,网络门面等方式来获取人口数据从而为研究调查整个城市的商圈分析做了一系列的数据准备工作。本次课题来说这些方式虽然很明显能够得出数据和分析方式,但是这些数据会存在一些问题,网络或者是通过出租车等的方式会是对年轻人有一些多的影响,但这些数据并不能完全反应整个大环境。所以为解决这个问题,采用手机移动端数据来进行人口分析和商圈周边建模。根据张建发在《gis技术在商圈分析中的应用》一文中写到地理信息系统是处理和分析与空间地理位置有关的数据和信息的技术系统,具有强大的数据管理、空间分析和强大的可视化能力,在各个领域尤其是商圈活动中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在商业上的应用研究近年来成为gis应用的新热点,成为了制定商业战略的有力的地理分析工具,阐述了当代商圈的特征,并结合这些特征对地理信息系统在商圈分析的应用做了探讨,论述了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在商圈分析的优越性。但是其对数据采集方法过于复杂并不实用,所以为更好进行分析利用手机移动数据较为简易。
业内专家分析,城市功能外扩、各区域大型购物中心开工建设或投入使用,都加速了苏州市多中心、多功能新商圈格局的形成。随着城市化加速推进,苏州多中心商圈发展趋势日渐明显。旧城市中心改造,新城市副中心以及外环居住组团的建设,一些区域由原来的工业区向现代产业服务区的转变,新的居住区形成后自然就形成了新的商圈。此外,由中心向外交通条件的改善降低了人们的出行成本,提高了城市边缘区的交通可达性,为新商圈的聚集效应提供了良好的条件。然而以往的商圈分析大都是通过传统方法对来往行人出行以及分布进行分析,这些分析得到数据比较繁琐,也不能很完整的反应苏州市商圈内人们人口特点和苏州市商圈的影响范围。以移动数据的方法来分析可以更为全面的得出人口特点从而得出结论。
通过商圈分析,能具体的掌握客流来源和客流类型,了解顾客的不同需求特点,采取竞争性的经营策略,可以赢得竞争优势,这是商圈分析的重要因素。《商业gis设计及其商业地理分析——以北京市为例》一文中作者张珣指出分别从商业网点的时空特征、商业活动要素空间特征和商圈划分三个方面结合gis空间分析方法,实现对城市商业活动的分析、模拟和预测。从文中可看出现今商圈分析不单单只是对商业业态等进行分析,通过以gis的角度分析也极为重要。商圈分析是指对商圈的构成、特点和影响商圈规模变化的各种因素进行综合性的研究。商圈分析有重要的意义。它有助于企业合进选择店址,在符合设址原则的条件下,确定适宜的设址地点;有助于企业制定市场开拓目标,明确哪些是本商场的基本顾客群和潜在顾客群,不断扩大商圈范围,有助于企业有效地进行市场竞争,在掌握商圈范围内客流来源和客流类型的基础上,开展有针对性的营销。本课题则是通过移动数据来进行对商圈内人口特点的分析,用人口特征来分析商圈的覆盖范围和商圈的影响范围,从而来判断苏州市商圈设置的合理性和能否满足苏州市城市规划的要求。对城市本身来说,商圈分析能够让整个城市从具体来分成各种类别,有利于整个城市环境分析和城市的持续发展。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商圈分析对于城市商业的布局具有关键性的作用。商圈分析的最主要内容在于人口特点分析。故而本次研究课题是对苏州本市商业中心和工业园区商圈来往人群的居住条、交通工具、经济水平、工作情况、消费水平和目的进行分析。
(一)对人口特征的提取:人口统计分析:人口总量和密度;年龄分布、平均教育水平;拥有住房的居民百分比;总的可支配收入;人均可支配收入;职业分布;人口变化趋势;家庭户数构成;消费水平。
(二)构建模型与现状对比:商圈影响范围:商圈范围的大小受到商店经营形式、商品种类、商店规模、周边竞争情况和交通状况等因素的影响。若商店提供种类齐全的商品,消费者有更多的选择机会,则商店的吸引力较大,商圈范围亦大;如提供的是选购商品,范围就小些;如商品是便利品,则商圈也较小,特殊商品的商圈范围最大。基础条件分析:交通情况:商店周边的交通网越密,交通越便捷,相对商圈的范围就大些周边环境:商圈周边的环境卫生条件较好,基础设施较为全面,商圈规模相对更为大更全面。
3. 研究的方法与步骤
第一步是要人口特征提取,根据行人某时刻的出行规律提取出人口特征得出人们的出行路线,从而以这些手机移动数据进行分析。传统的商圈分析通常通过人口抽样调查的手段,一方面采样样本有限,另一方面工作量大费时费力,最关键一点传统方法获取的数据属于静态类数据更新困难。所以整理了多种较为简单易操作的研究方法。采集数据的时候可以采用划分法,这是最简单的一种方法。也就是通过多种渠道,把搜集到的顾客地址标注出来,绘制成简图。然后把简图最外围的点连接成一条封闭的曲线,该曲线以内的范围就是商圈所在。简图需要标示出商圈东南西北大方向的位置,以及在此区域内的竞争店、人员集中的地段、大型集会场所等,道路、街巷也应该标示出来。此外,人流的走向、公共汽车站等也不能忽视。第二步则是对商圈分析建模,采用空间分析建模,gis建模的方法。通过对商圈本身及周边环境进行分析来判断整个商圈分析。但也可以采用抽样调查法,在该商圈内,设置几个抽样点作为对当地商圈的实地了解和评估。抽样的主要目的是了解主要人流的走向、人口和住户数、交通状况等。较为简易的是询问调查法,这是一种由经营者以询问的方式向顾客了解情况、收集资料的调查方法。可以采用直接询问、电话询问、邮寄询问、留置问卷等方式进行。这是一种常用的方法,通过这种方法取得的数据比较准确。
第三步是其他各因素的分析,由于本课题通过gis空间分析技术完成苏州市主要商圈的现状分析。随着移动技术和通讯网络技术的成熟,越来越多更有效的手段应用于人口特征分析。
第四步是对所得到的数据和绘制的图表进行分析最终得出结论,本课题拟利用数据挖掘技术对手机大数据进行分类提取,借助gis空间分析技术完成苏州市主要圈的现状分析及评价。所以本身对于课题的研究是通过这些获得的数据进行分地段分时间分区域的具体归类分析,然后在以这些数据来进行划分区域再对数据整理分析。通过移动数据来进行分析会变得更加直观,便于分析得出商圈对居住区的影响和对商业区来往人群的影响,从而得出整个课题的研究分析结论。
4. 参考文献
1、杨丽君 基于gis的零售业商圈分析[j]. 遥感技术与应用,2003(3)
2、李燕燕 试论gis支持下的大中型超市选址——以福州金山新区为例[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0(12)
3、田中山 基于商圈理论的城市加油站竞争选址研究[d]. 华中科技大学,2010
5. 计划与进度安排
1、2022-3-13至2022-3-31:接受任务,了解指导教师对论文的要求和工作内容。根据论文题目阅读指导教师规定的文献,通过网络、期刊、专业书籍等进行相关背景资料收集和综述,撰写开题报告。2、2022-4-1至2022-4-20:方案设计、数据收集阶段。
3、2022-4-21至2022-5-4:方案调整及实证阶段。
4、2022-5-5至2022-5-25:归纳、分析与总结,完成论文初稿。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