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90年代卫星遥感在全球和区域尺度土地覆盖研究与应用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土地利用/覆盖遥感研究的新方法不断出现.遥感图像的分类是遥感数据在土地资源分析及应用的第一步,如何解决多类别图像的识别并满足一定的精度,是遥感图像研究中的一个关键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遥感图像的分类,是模型识别技术在遥感技术领域的具体应用。图像分类就是基于图像像元的数据文件值,将像元归并成有限几种类型、等级或数据集的过程。常规计算机图像分类主要有两种方法:非监督分类与监督分类。非监督分类运用ISODATA(Iterative Self-Organizing Data Analysis Technique)算法,完全按照像元的光谱特性进行统计分类,常常用于对分类区没有什么了解的情况。使用该方法时,原始图像的所有波段都参于分类运算,分类结果往往是各类像元数大体等比例。由于人为干预较少,非监督分类过程的自动化程度较高。非监督分类一般要经过以下几个步骤:初始分类、专题判别、分类合并、色彩确定、分类后处理、色彩重定义、栅格矢量转换、统计分析。监督分类比非监督分类更多地要用户来控制,常用于对研究区域比较了解的情况。在监督分类过程中,首先选择可以识别或者借助其它信息可以断定其类型的像元建立模板,然后基于该模板使计算机系统自动识别具有相同特性的像元。对分类结果进行评价后再对模板进行修改,多次反复后建立一个比较准确的模板,并在此基础上最终进行分类。监督分类一般要经过以下几个步骤:建立模板(训练样本)分类特征统计、栅格矢量转换、评价模板、确定初步分类图、检验分类结果、分类后处理。 利用计算机对地球表面及其环境在遥感图像上的信息进行属性的识别和分类,从而达到识别图像信息所相应的实际地物,提取所需地物信息的目的。主要识别对象是遥感图像及各种变换后的特征图像,识别目的是国土资源与环境的调查。 遥感技术已成为土地利用/覆盖信息来源的重要手段,分类方法在其研究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方法的优劣直接关系着分类的精度。
|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基于实际项目,运用成熟的软件开发工具,采用C/S或B/S结构,设计一套软件,实现遥感图像的分类功能,并能对比分析出各类分析模型的精度和适用情况,给出各分类模型的适用情况。
3. 研究的方法与步骤
4. 参考文献
-
王成业,李夏.遥感图像数据的无监督分类后处理及精度分析[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1984(5):43-47
-
王东华.遥感图像的定位精度分析[j].遥感信息, 1990(3):22-24
-
曹倩倩,黄袁升.基于统计方法的遥感图像分类精度分析研究[j].阴山学刊:自然科学版, 2016, 30(4)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5. 计划与进度安排
-
2022年3月1日—2022年3月20日 搜集并阅读资料
-
2022年3月20日—2022年3月30日整理资料,完成开题报告
-
2022年3月30日—2022年4月7日列出并提交论文提纲和主要内容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