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文献综述)
锂离子电池与其他电池相比,具有显著的优越性,其电压高,放电平稳,比功率高,使用温度范围宽,现已经在人们的生活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锂离子电池在电动汽车和矿山机械中也有大量的应用,但锂离子电池在使用过程中仍然存在不可忽视的安全问题,由于其高能量密度,在内部短路情况下极易发生燃烧或爆炸等危险事故,给人和设备安全带来了极大的危害。
内部短路对电池的危害极大,为了模拟电池在内部短路时的安全状况,一般通过针刺测试来评估和模拟内部短路状况,判断电池是否出现冒烟,燃烧等现象,通过针刺测试中的温度观测和现象分析,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快捷评价电池体系的安全性能。
国内外锂离子电池针刺测试的研究还较少,属于新兴的研究方向。李会峰,庞静,卢世刚等分析了锂离子电池在多种滥用条件下的试验现象,如过充,针刺,热冲击,挤压等,并分析了对应情形下的反应机理;王青松,孙金华等分析了锂离子电池安全性特点,并建立了热模型;魏洪兵,宋杨,王彩娟,赵永等对锂离子电池内部短路实验方法进行了比较,比较了针刺实验,重物撞击实验,挤压实验,强制内部短路实验,钝针实验,nasa方法和棒挤压等实验的不同;c.h.doh等则对licoo2锂离子电池进行了针刺和重物撞击实验,分析了热失控发生的部位随时间的变化;和祥运,张海林,李艳等分析了电池内短路产生的原因,研究了锂离子电池的针刺测试及影响因素,分析了荷电状态,正极材料,隔膜种类,钢针刺入速度等因素对电池能否通过测试的影响;刘仕强,王芳,樊彬,张振鼎和裴峰等研究了针刺速度对动力锂离子电池安全性的影响,以不同的穿刺速度进行针刺试验,分析试验过程中电池电压和表面温度的变化,研究不同针刺速度对电池安全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针刺速度对圆柱型电池的针刺安全性影响较小,而软包电池随着针刺速度的提高,热失控的可能性提高。
2. 研究的基本内容与方案
2.1研究的基本内容、目标:
(1)了解锂离子电池内短路带来的危害,可能带来的巨大损失以及可以采取的安全措施;
(2)掌握锂离子电池针刺时,导致热失控发生的反应;了解发生的化学反应的类型,条件和剧烈程度;
3. 研究计划与安排
第1周到第2周:阅读锂离子电池安全方面的文献,包括锂离子电池的基本知识、锂离子电池热失控机理和锂离子电池热滥用模式,阅读锂离子电池针刺试验方面的文献,了解针刺试验进行的目的,试验设置和需测量的物理量等知识。
第3周到第4周:准备开题报告,翻译外文文献,并准备毕业实习,撰写毕业实习报告。
第5周到第6周:学习试验仪器的使用方法,确定针刺试验细节,如:电池的针刺位置,针刺方向,针刺速度,热电偶的粘贴位置,电池电压,电流密度的测量方法等细节。
4. 参考文献(12篇以上)
[1] 黄可龙,王兆翔,刘素琴.锂离子电池原理与关键技术[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8.
[2] 孙金华,丁辉.化学物质热危险性评价[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3] 张明轩,冯旭宁,欧阳明高,卢兰光,王芳,樊彬.三元锂离子动力电池针刺热失控实验与建模[j].汽车工程,2015,37(7):743-750.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