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文献综述)
1.1国内外研究现状
浮筏隔振系统在国外已经有了几十年的研究历史,并在声隐身方面等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美国的“海狼”级、英国的“特拉法尔加”级等都是应用这种技术的典型代表。我国在“八五”期间,重点围绕平置式浮筏系统的动力学建模和系统动力特性进行分析,形成了各种建模方法,例如多体动力学方法、有限元方法和四端参数法等。特性研究还仅仅集中在系统参数对动力学特性的影响上。在“九五”期间,研究了响应特性计算的方法、隔振效果的评估、灵敏度分析方法的应用以及功率流方法等问题。伴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隔振器的非线性、筏体的拓扑结构限位器的非线性问题也凸显了出来。国内研究浮筏隔振系统的单位也非常多,如上海交通大学对浮筏系统的抗冲击特性及结构灵敏度分析方法等进行了研究,山东大学对冲击特性及结构灵敏度分析方法也进行了研究。山东大学、海军工程大学、中船重工711所等单位也有很多关于浮筏隔振系统的研究与发现,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但同时也遇到了不少仍需解决的问题。
1.2筏架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2. 研究的基本内容与方案
2.1研究的基本内容
设计要求:尺寸:平板或者桁架筏架尺寸1×2m。固有频率80hz以上,设计筏架的结构和连接结构,分析筏架的固有频率,阻尼比和振型。
通过文献阅读了解浮筏隔振系统的基本原理,了解筏架设计的基本要求以及碳纤维复合材料在应用中的注意事项,将两者结合起来确定相关参数。所需要解决的基本问题包括筏架的质量、刚度、阻尼的确定以及关于碳纤维材料如何与底座连接和碳纤维的铺层问题。
3. 研究计划与安排
2016.2.20-2016.3.20完成开题报告和外文翻译
2016.3.20-2016.4.10确定筏架的基本形式,确定筏架与上层机组的质量比,合理分布机组在筏架上的布置,确定碳纤维的成型工艺以及铺层的层数以及与他的连接形式等
2016.4.10-2016.5.10分析筏架的固有频率,阻尼比,和振型,并完成相关计算。用ansys软件建模,并进行有限元分析。
4. 参考文献(12篇以上)
[1]张华良,傅志方,瞿祖清.浮筏隔振系统各主要参数对系统隔振性能的影响[j].振动与冲击,2000,19(2):5-8.
[2]王国治,李良碧.船舶浮筏装置结构非刚性影响的试验研究[j].船舶工程,2000(6):32-34.
[3]alibakhshimohammadhoseinjafarivahidvaladousttabrizi.studyondynamicandmechanicalcharacteristicsofcarbonfiber-andpolyamidefiber reinforcedseismicisolators. materialsandstructures(2014)47:447–457[4]马永涛,周 炎.舰船浮筏隔振技术综述第30卷第4期2008年8月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