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本选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机械设备和交通工具的舒适性、安全性以及操控稳定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传统的被动式减振器由于其阻尼特性固定,难以适应复杂多变的工作环境,已经无法满足这些需求。
磁流变液减振器作为一种新型的智能减振器,具有阻尼力可控、响应速度快、能量消耗低等优点,在车辆工程、航空航天、机械制造等领域展现出巨大的应用潜力,成为了近年来国内外研究的热点。
2. 本选题国内外研究状况综述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磁流变液减振器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并成功应用于车辆、桥梁、建筑等领域。
1. 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在磁流变液减振器的研究起步相对较晚,但近年来发展迅速。
3. 本选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及写作提纲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磁流变液减振器工作原理及数学模型研究:阐述磁流变液减振器的工作原理,分析磁流变液的流变特性,并建立基于herschel-bulkley模型的减振器数学模型,为后续的结构设计和性能分析提供理论基础。
2.磁流变液减振器结构设计:根据减振器的性能指标要求,设计减振器的总体结构,包括磁路结构、阻尼通道结构、活塞结构和密封结构等,并对关键结构参数进行优化设计,以获得最佳的减振性能。
3.磁流变液减振器仿真分析: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对设计的减振器结构进行仿真分析,研究不同激励频率、不同电流和不同结构参数对减振器性能的影响规律,为实验研究提供理论指导。
4. 研究的方法与步骤
本课题将采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和实验验证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具体步骤如下:1.文献调研阶段: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了解磁流变液减振器的研究现状、发展趋势以及关键技术,为课题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2.理论分析阶段:分析磁流变液的流变特性,研究磁流变液减振器的工作原理,并建立基于herschel-bulkley模型的减振器数学模型,为结构设计和性能分析提供理论依据。
3.数值模拟阶段: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或comsol对设计的减振器结构进行仿真分析,研究不同激励频率、不同电流和不同结构参数对减振器性能的影响规律,优化结构参数,获得最佳的减振性能。
5. 研究的创新点
本课题的创新点在于:1.提出一种新型磁流变液减振器结构:针对现有磁流变液减振器存在的不足,如阻尼力可调范围小、响应速度慢等,本课题将提出一种新型的减振器结构,通过优化磁路设计、阻尼通道结构和活塞结构等,提高减振器的性能指标。
2.建立更加精确的磁流变液减振器数学模型:针对现有数学模型难以准确描述磁流变液复杂流变特性的问题,本课题将尝试引入新的模型参数或修正现有模型,以提高模型的预测精度。
3.开展磁流变液减振器多因素耦合仿真分析:考虑磁场、流场和结构场之间的相互耦合作用,对设计的减振器进行多物理场耦合仿真分析,更真实地模拟减振器的工作状态,为结构优化和性能提升提供更可靠的依据。
6. 计划与进度安排
第一阶段 (2024.12~2024.1)确认选题,了解毕业论文的相关步骤。
第二阶段(2024.1~2024.2)查询阅读相关文献,列出提纲
第三阶段(2024.2~2024.3)查询资料,学习相关论文
7. 参考文献(20个中文5个英文)
1. 吴光强, 陈龙, 李以农, 等. 磁流变阻尼器研究进展[j]. 振动与冲击, 2017, 36(12): 1-18.
2. 孙立宁, 杜志江, 庞岩. 磁流变阻尼器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j]. 机械工程学报, 2013, 49(11): 106-117.
3. 张志谊, 张希, 李洪亮. 基于ansys的单筒磁流变阻尼器优化设计[j]. 机械设计与制造, 2022(10): 232-236.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