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作为现代农业主体的温室技术近年来在我国得到了迅猛发展。温室可创造出适合农作物生长的并且与季节无关的人工气候环境,实现农作物优质、高效、低耗的工业化规模生产,从而达到增产增收的目的。为解决长期困扰我国北方地区冬季的蔬菜淡季供应、增加农民收人、节能源、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安置就业、避免温室效应造成的环境污染、提高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稳定社会等均做出了历史性贡献。[1]因此研究开发适合我国国情、性能优越、成本低且运行可靠的温室大棚控制系统是当前该领域的热点问题。[2]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本课题主要研究plc和组态在温室大棚中的应用,用plc和组态软件相结合,可以完成对温室大棚内的环境因子如温度、湿度、co2浓度以及光照度等进行有效控制。
由于温室系统是一个多变量、时变、非线性、强耦合、大惯性的复杂系统,[3]在plc编程中对温湿度的控制引入了模糊控制算法,并对温湿度的控制效果进行了实际观测。
如何促进温室的有效控制,使气候与季节信息技术共享和完成最佳的自动化生产控制过程,是目前温室生产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在世界发达国家当中,如美国、以色列、荷兰等均大力发展温室产业,对温室环境中的温度、湿度、水分、光照度和CO2浓度等参数全面的实现了智能化和集约化的控制,其自动化水平程度非常高。国外的温室业发展非常迅速,正朝着高科技方向发展。特别是GPS技术、物联网技术、图像识别技术和遥感技术均不断地应用到智能温室控制系统中,采用GPS定位和遥感技术相结合,实现超远程控制,另外加上物联网技术和图形识别技术的应用,智能温室可以实现无人值守且完全自动操作的现代智能温室。[4]
我国早在2000多年前就已经能利用保护设施(温室的雏形)栽培多种蔬菜。然而现在温室技术却起步较晚。目前,我国智能温室面积已经达到了588.4 hm2,其中国产智能温室约为403 hm2,进口智能温室面积约185.4hm2[5]。由于我国计算机技术水平的发展比较落后,直到20世纪70年代才开始有计算机应用于农业,80年代才将计算机应用于农业的控制。有鉴于此,以温室智能化改造为基础,开发出一套由PLC技术、组态技术、通讯技术和传感技术等技术有机相融合,且智能化程度较高的智能温室控制系统,使其能够满足温室控制系统的需求,保证温室内的温度、湿度、光照度、土壤水分和CO2浓度等重要环境因子达到预定要求,使作物能够生长在合适的环境当中[6]。4. 计划与进度安排
2022.11-2022.01进行本课题相关调研与文献检索,明确选题的意义、把握该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确定拟解决的关键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完成开题报告。
2022.01--2022.04了解和熟悉温室大棚的工作原理、控制要求,设计plc程序。
2022.04--2022.05进一步修改程序,完成论文撰写。
5. 参考文献
[1] 杰尔斯#183;汉顿 .《日光温室的技术发展》[m] .伦敦 :伦敦科技出版社 ,2013 :001-326
[2] 刘方,栗震霄.我国农业温室控制系统控制模式的研究[j].农机化研
究,2008,(10) :223-226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